学件——新课程腾飞的新动力

2009-04-30 09:44方明洪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课件新课程

方明洪

[摘 要] 从与课件、积件比较中给出学件的定义,阐述了新课程为什么要用学件,通过对两个方案权衡给出建设学件资源库最佳方案,并按新学习模式对学件进行分类,提出各类学件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 学件;课件;新课程;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4-0008-02

一、学件定义及与课件、积件的区别

学件是用于辅助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档及资源。课件是用于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档及资源。“学件”是用于辅助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档及资源。“课件”是用于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档及资源。“积件”又称“点件”,就是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计算机小程序或多媒体小文档,通常是课件的组成部分。一个课件可以包含多个“积件”。“学件”与“课件”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辅助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档及资源。它们的区别是设计的角度不同:“学件”是以服务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课件”是以服务教师的“教”为出发点。

二、新课程为什么需要学件

课件适合传统课程下教师为主的讲授模式。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引导者,辅导者。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课件的设计思路是“一对多”式的广播式教学,学生只是类似电影院中的听众和观众。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很难实现,教室里一般只有一台电脑,难道你让每个学生轮流上讲台播放你的课件当“小老师”?这显然很难做到。再说,课件是从便于教师的教的角度设计,而不一定便于学生的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课件只适应统一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后的各门课教学内容更广泛,互相之间的联系也更密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扩展性知识。这些扩展性知识及应用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的支点。这部分的知识应该允许学生选择。由于学件使用者是学生本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对扩展性知识的阅读进行选择。

三、怎样建设学件资源库

方案一:彻底摈弃传统课程下的课件资源库,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方案二:对现有的传统课件的进行改造,使它成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件,进而搭建学件资源库。

由于新旧课程中许多教材内容还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原有的多媒体素材还可以利用。选择方案二,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又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起适应新教材的学件资源库。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的课件资源怎样用。直接用?肯定不行。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新改造和组合。

以设计的角度从服务教师的“教”转向服务学生的“学”为理念,通过“三步曲”实现新课程下学件的开发。

第一步:认真领会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并应用到具体的学习环节中(如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发现哪些地方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哪些地方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第二步:对传统的课件资源进行分析、分类和提取加工。如对教师备课的电子文档,可以提取出介绍性的文字作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网页的文字素材。把教师上课用的课件,分解为积件(小应用程序、动画)和各种素材(图片、视频、声音、文字)作为今后制作学生学件的元素。

第三步:按照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假想自己是一名学生,从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的角度出发重新组合上述分解好的素材、积件,使之成为能供学生学习用的学件。

四、怎样分类开发学件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模式,每种学习模式下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学件来支持学习。不同类型的学件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开发时的素材来源和作品形式也不相同,具体如表1。

1.自学型学件的开发思路

把原先老师的电子备课中,课本没有提到的扩展性知识制作成静态网页形式,供学生课前预习时从教师网站上下载打印或直接浏览。也可让学生参与到自学型学件的开发过程中。发动学生去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收集扩展性背景知识,把收集到的素材交给老师,由老师甄别后,制作成网页形式,挂在教师的主页或博客中供学生课余浏览。

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其实已经主动性地完成一部分预习阅读。

复习、自我检查环节:教师把原先的作业题,按难度分级,做成游戏闯关的形式的动态网页,实行每一关设定通关分数线,达到这个分数可以做下一关难度更高的题。没达到规定分数,就反馈指出学生做错题的知识点,让学生补习后再进行在线测试。

2.合学型学件的开发及应用说明

要把教师原先上课的课件分解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资源,同时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要求,找到学生合作学习的工具软件或自己编制学生用的小程序。授课时,一般在学生计算机机房上课。教会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工具软件,用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要求学生做成PowerPint幻灯片,上台展示。

3.研究型学件的开发思路.

探究型学习(高中称为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主要是与学科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往往可以确定一个专题让学生研究。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末的综合实践活动——关于“月亮(月球)”的阅读与写作,可以借助网上“月亮网站”(www.moon.com.cn)上的科普性素材和古代赏月的诗词,做成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阅读网站。

新课程好比是一个改进型的新式火箭,一改过去传统课程的“繁、重、难”,我们需要开发学件来作为适应它腾飞的新动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东恩中学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课件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