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2009-05-19 07:16魏汉武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高职院校

【摘要】我国的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与提高,致使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不断缺失。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职业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全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而如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市场需求”的引领下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与提高,致使高职大学生知识结构出现严重偏差,人文素质不断缺失,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1.关于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1]它往往通过人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理想追求、文化修养、情操情趣、心理性格等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的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气质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培植人性的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辨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人的灵魂,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走好人生之路,对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如果仅仅是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训练,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某一门技术不一定要求每一个人都掌握,但人文素养却是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步入21世纪,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学生就业方式的变化等等,都要求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迅速做出重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如果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影响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与竞争力。”[3]谁培养的人才在素质上占优势,谁就能够继续生存、发展,谁就最终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

2.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

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为迎合市场需要,部分高职急功近利,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致使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缺失,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2.1 由于缺乏人文知识,学生文化素养较差

我国现行的文理分科的应试制度,导致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加之教育界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创办之初就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使得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事实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因为人的能力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知识掌握程度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可能合乎逻辑地、正确地思维、推理、论证和创造;而能力又是进一步汲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就人文知识而言,它可以内化为做人处世的能力,可以积淀为内在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

2.2 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科学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把一件事办好,而人文教育则告诉我们这事该不该做。我们把“自然科学”理解为一种纯粹的适用知识,由此产生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分离以及自然科学精神的失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开发的人,会越来越远离社会文化思想的创造,导致自身的工具化。在部分高职院校,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事实上,实用技术教育只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如果我们仍急功近利地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熟的“工具人”。

2.3 由于缺乏人文精神,导致学生人格残缺

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而这一切无不与人的人文素质直接相关。因此,人格的培养,应该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和基础;人文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人才,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由于忽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许多高职生身上已经很少能看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等一直为中华民族所自豪的品质。对于今天的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说,网络占据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使他们更加远离人文素质教育。而我们的大学生上网都干什么呢?有打游戏的,有看电影、看综艺节目、听音乐的,有聊天、浏览网页的,看书尤其是看文学书籍的大学生则是比较少见。

2.4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由于忽视了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只有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追求,只要掌握了专业知识将来就能就业的错误认识。因此,不少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学习艺术、哲学等知识不感兴趣,而对英语、计算机等考试却非常热衷;对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活动不闻不问,对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却倾其所能。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造成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缺乏;公德意识低下,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环境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差,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

3.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可考虑从三方面着手:①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可在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给定分值,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②制订学生基本人文素质考核办法,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③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分办法,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并由有关机构出具鉴定,对达到规定时数者,给予加分,作为其是否毕业的硬性指标或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

3.2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水平

高职院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书法、象棋、围棋、辩论赛,观看电影、纪录片、《百家讲坛》,邀请戏曲、歌舞、曲艺等艺术院团来学校演出,让学生了解欣赏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举办图书阅览、文学欣赏活动,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古籍经典、历史、政治、经济等社科类书籍,引导学生摆脱不健康书籍的侵蚀;邀请有关学者举办人文素质讲座,选择学生感兴趣、能拓展学生思维、突出人文主题的内容,激发学生了解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兴趣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3.3 以图书馆为阵地,以读书活动为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精神的家园,创造的源泉。一个好的图书馆就是一所大学。在高职院校实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对图书馆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求高职的图书馆必须做到门类齐全,特别注意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料的收集。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开辟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阅览室,丰富的阅读资料,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人文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以图书馆建设为基础,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在受到人文教育的同时,成为融洽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积极建设者。

3.4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高职院校是职业人才的摇篮,我们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历史责任。学校和社会都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4.结语

“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事业,它赋予人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能力。”[4]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会他们做一个怎样的人,怎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修养,从而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徐玉香.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6.

[3]李向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4]张靖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

作者简介:魏汉武(1970—),男,河南南乐人,文学硕士,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高职院校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