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呼唤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2009-05-19 07:16丛玉燕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素质教育

【摘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当前的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本文试图就教育评价的范围、方法、教育评价系统的结构、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对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有所启示。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评价;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实质是判断教育价值的高低。对学生来说,教育评价是对其知识和能力的分析、强化和整合,是对其学习方法的反思和改进;对教师来说,教育评价是对其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的分析、调整和改进;对学校管理者来说,教育评价是对其办学理念的反思与改进。可以说,没有教育评价就没有人类教育的发展,教育评价是贯穿于人类教育活动始终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

当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主题。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和审美、学会劳动,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既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用这一标准来衡量工作的得失。那么,素质教育的质量如何?怎样衡量其目标是否达到就需要有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与之相适应。

综观已有的教育评价理论,总体上说发展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即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表现在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功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看,尤其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当前的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评价的指导思想还在围绕着应试教育的轨道转,评价的目的还是为了升学选拔,而不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其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在已有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就教育评价的范围、方法、教育评价系统的结构、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几方面做进一步地探讨,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让素质教育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1.教育评价的范围应宽广

在应试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注重的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予以轻视,即重视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智力是否得到发展,而轻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和人格等的发展;对教师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升学率高是证明教师优秀的依据,而对教师在教育中是否很好的发挥育人作用、是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予以轻视,以至于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人格”现象。很显然,根据这样的评价标准培养的学生必然是死读书,读死书。应当清醒的是,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育评价范围应逐步扩大到“一切教育和教育的一切”。只要是符合教育终极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在教育评价的范围之内。科学的教育评价不仅要评教师的教,也要评学生的学;不仅要评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评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要评学生在知识、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其情感、意志和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仅要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要评学校的办学理念,还要评社区的教育管理、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要评家长的教育方式,还要评学生自我评价的状况。

2.教育评价的方法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教育评价需要运用定量方法来处理和分析评价信息,这种追求精确量化的方法使教育评价走向客观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但是,这种方法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评价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信息不能交流,易造成评价信息失真,而且要对教育评价信息做到全部量化也是不可能的,不必要的。比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人格等的价值判断就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手段去处理。因而就需要结合一些定性的方法进行教育评价。这种定性方法可以针对性地对教育过程的变化和原因进行解析,强调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更有助于激发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动的因素。但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总体效益低。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所以不能只采用一种方式。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方法应是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结合。具体到实际中,应依据不同条件合理选用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评价工作的质量。另外,要保证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也必须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学校规模以及更加复杂的学校内部结构。

3.教育评价系统的结构应优化,变鉴定式评价为交互式评价

学校教育评价系统包括对校长、教师、学生的素质评价以及他们的工作学习质量的评价。在应试教育中,从结构来看,评价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即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这种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没有形成信息反馈网络,当然也就不能充分调动评价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系统应优化结构,变鉴定式评价为交互式评价。即变原来的“上级”对“下级”的鉴定式单向评价为“上下级”之间相互评价的交互式评价。这样对每一个个体而言,他有双重身份,既是评价者又是评价对象。

从而让双方参与下的评价活起来,彼此体验对方。具体到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真正将评价的标准践行,让评价真正发挥功能。

4.教育评价的功能应在发挥鉴定选拔功能的同时,注重发展性和决策性功能

应试教育看重的是教育的结果而轻视教育的过程,这就使得教育评价的功能只局限于鉴定和选拔。这种终结性评价会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产生为了自己利益不顾其他的急功近利思想,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主旨。与此相适应的教育评价的功能必然要作出相应的转变,即应注重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决策性功能。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内涵是指评价的作用是为了发现问题,让评价客体更好地成长,一切有利于评价客体发展的评价都应为我们所用。比如对评价结果不好的老师,不是采取或物质或精神的处罚措施,而是采取措施或让他们走出去进修提高,或由专家教师传、帮和带。对评价结果不好的学生,不是对其冷眼相看而是帮助其分析落后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其迎头赶上。素质教育是一场持久战,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评价发挥其决策功能,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更科学更有实效。

5.教育评价的结果应采用体现人为关怀的反馈方式进行反馈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所以,教育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育双方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双方根据评价结果可以确定已取得的成绩、尚存在的问题,从而既鼓舞了斗志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应试教育中,反馈给学生的评价结果是“一锤定音”,这样的反馈会让学生处于僵化状态,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知道,发展的社会是由发展的人推动的,变化是永恒的主题。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应以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主,采用体现人文关怀的个性化方式,全面发挥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以对学生的评价为例:在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时,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职能,注意结合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目的,不将当前的评价结果看作是静态的,而是以发展的眼光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当前结果”只是发展的一个时段,是发展的必然,通过教育者的引领,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走过“最近发展区”,到达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参考文献

[1]张天宝,王攀峰.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基本走向[J].江西教育科研,2001.6.

[2]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

[3]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6.

作者简介:丛玉燕(1971—),女,辽宁盖州人,硕士,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