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策的探析

2009-05-19 07:16王艳红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大学生

王艳红

【摘要】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道德现状亟待关注。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研究大学生消费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大学生消费道德存在的误区入手,探讨和分析大学生消费道德误区的成因以及消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几条建议性策略以提高消费道德素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道德

消费是指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为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从现象上看,消费的主体用消费资料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种经济行为。但从本质上看,消费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一种主动的集体行动,是一种约束、一种道德、一种制度。它是一种完全的价值体系。”[1]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道德现象。消费道德即消费伦理,是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在消费方式和消费中各种关系具有评价调节作用的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2]而目前大学生作为一个拥有独特消费观念、消费内容、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社会群体,在同龄人中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然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1.当前大学生消费道德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大学生所受的教育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可否认,当今时代是个消费时代,名目繁多的消费令无比激情的大学生兴奋。现阶段消费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消费行为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适度、健康文明。以此为标准,大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上存在的种种误区和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倾向。

1.1 追求享受盲目消费

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绝大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进入大学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同时也就首次自己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理财能力差,开支没有计划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过去象牙塔里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而又纯的学生了,他们和社会广泛接触,现代人张扬而新锐的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取向,使他们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时往往会失去理智。[3]他们吃——讲究营养,穿——讲究式样,住——讲究宽敞,用——追求品牌等。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甚至用国家发给他们的助学贷款来买享受。而不能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给其他学生带来了消费的负面影响。

1.2 相互攀比从众消费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但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盲目攀比的现象。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与身边的同学比较以寻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正值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不论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他人,基于竞争意识所形成的攀比心理在某些方面会起到好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上进行攀比会激励他们不断地追求上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还有在人情消费方面,生日消费、老乡消费、节日消费……真可谓五花八门。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他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在虚荣心驱使下的“攀比”消费不仅容易造成大学生经济上的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自身成长,而且个别学生为满足自己迅速膨胀又难以自制的消费欲望而滋生偷窃、抢劫的想法或反社会行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1.3 彰显个性时尚消费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而且崇尚自由。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存型消费,他们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温饱,他们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因此他们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今天的大学生对时尚十分敏锐,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名牌是信心、高贵、身份的象征,追求名牌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因而很多人认为“要买就买最好的,要买就买名牌”,他们对新事物的喜好,是以是否体现个性作为区分新与旧的标志,讲究求异和时尚之新。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的诱惑,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建立起普遍的、以不落俗套的形式来展示自我的消费观念。许多商家就趁机抓住大学生接受新东西快的心理,开始做起大学生的文章。很多消费往往在大学生中一旦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

2.大学生消费道德误区形成的成因

消费道德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的盲目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消费等问题,从道德角度来讲,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有学校、家庭的因素,同时,与大学生自身心理等方面也有直接关系。

2.1 客观因素

2.1.1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社会导向更直接、更多地关注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以极端享乐、摆阔、炫耀等为特征的不科学消费观。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这种导向上的错误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所以不良的消费行为容易在学生中传播,也会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1.2 家庭因素

当今,在父母的心目中把孩子的知识文化教育视为全部教育的重点,而理财观、消费观等方面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甚至被看做是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并未看成是价值观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在走进大学生活后成为不成熟的独立消费个体,面对各种消费诱惑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消费取向,甚至走进不同的消费误区。另外,家庭自身的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在消费行为中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

2.1.3 学校因素

信息知识的飞速增加,通讯方式的便捷化,网络在大学生活中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加。同时,在“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与人生观、金钱观、国情观等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指导目的,致使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学生消费观念淡薄化。

2.2 个人主观因素

大学生消费道德中存在的误区,更多地是自身的一些因素造成的。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末真正成熟的阶段,各方面都处于完善的时候,主要表现在:是非判断能力较弱,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等。与此同时,他们不仅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还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就产生了高级需要。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其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这种需要会导致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出现。很多大学生试图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

3.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消费道德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费者道德素质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多途径地向消费者传授和灌输合乎现代伦理规范的消费知识、消费经验、消费技能等内容,并对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全面的消费道德教育,详细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合理消费,保证他们的消费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让他们树立一个高雅的理想,把追求消费与兼顾他人、社会和自身真正幸福结合起来。使消费成为美德诞生的摇篮,而非培育贪婪的土壤。这样,大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自觉抗拒物欲的侵袭,修炼自己的完美品质。

3.2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

当代大学生有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比如高消费、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以及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拓宽健康消费的教育内容,适当增加消费心理教育,对于他们打破群体和外界的压力和影响,自觉调整好消费心态,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消除不良的消费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3.3 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业与成才、消费与个人的关系,把消费用于发展个人智力和知识才能上面,坚持学习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为以后进入社会就业、创业做好准备,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3.4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端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消费过程中自觉地顾及他人的感受;使贫困者懂得物质上的富裕并非最重要的,接受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不同,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不一样的道理。这样,有利于大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并将促进相互之间的有利影响。

3.5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消费道德教育能更好地使此理念深植于大学生心中,让他们认识到,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物质欲望得到了满足,环境却被污染,占有手段的方便、快捷,却使人类的欲望在无穷地膨胀,这一切都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火药桶上。而引发危险的根源之一便是:消费过度、奢侈消费或豪华消费。因此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必须树立可持续意识,至少不要危害生态的平衡,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休养生息,以便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他们都认识到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关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

4.关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建议性对策

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不仅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扭曲校园人际关系,增加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笔者认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不能单纯依靠高校,而应该采用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培养的途径。

4.1 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生活中就要注重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社会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其中包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内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据调查,一位同学说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要积极面对自身的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2 丰富教育内容努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当包括: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等等。因此,学校要经常利用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与自身、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大力倡导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的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和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学会自我选择,克服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学校还可在相关课程中加入一些消费、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科学消费。

4.3 拓宽教育途径 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辨析能力

4.3.1 加强实践教育,强化消费道德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名言。道德教育不能只靠单纯的说教,而应该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进行道德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消费道德教育也是如此。[4]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到消费道德的实践活动中,深入社会,观察消费行为,思考当今社会存在的消费道德问题,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从中使他们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体谅,学会感恩,切身体验到父母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促使他们对自己不正确的消费心理进行反省,从而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由此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消费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使他们的消费道德认识不断趋于成熟,并逐渐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消费道德行为。人们只有通过各种践行活动,才能对各种道德观念去伪存真,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检验和评价自身的道德状况,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4.3.2 发挥激励作用,建立健全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示范机制

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调动主要通过身边典型的激励作用(这里所指的典型包括先进典型和后进典型),通过身边典型的事例,使大学生强化内在激励,自觉调整自我需要。首先,对于先进典型,也即积极践行消费道德者,要进行表扬并在评先、评优、入党、就业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通过对体现社会主义和谐消费观的榜样的感知、崇敬和理解,进而模仿榜样人物的思想行为、言行举止,形成符合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应广泛开展向这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大力宣传这些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激励大学生见贤思齐,不断进步。其次,对于在消费道德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加强管理,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并兼用纪律约束来抑制其消费道德中的不良行为,最终形成科学、理性、和谐的消费氛围。总之,建立健全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示范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鼓励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73.

[2]蔡春.消费教育观[J].教育评论,1999,(2):19-21.

[3]蔡红英.大学生消费特点与正确的消费观教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1).

[4]赵志毅,王淳.高校消费道德论[J].江苏教育,2004,(1):71.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大学生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