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009-05-19 07:16张泽军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体育文化可持续

张泽军 程 山

【摘要】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兰州理工大学办学特点和条件,探讨得出适合该校发展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思路,从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和精神文化体系三个层面展开,加大建设力度和宣传力度,逐步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可持续;体育文化;兰州理工大学

前言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氛围和条件。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把素质教育融人高校体育文化之中,不断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发展思路要求,不断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创新文化发展、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甘肃的步伐。[1]

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如何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将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科学发展观与校园文化建设

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包括五个方面:“第一,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第二,科学发展是符合国情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第四,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第五,科学发展是稳定持续的发展。”[2]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体育中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其结构内涵可分为三个层面:物质文化体系,包括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服装等;制度文化体系,包括组织、政策、体制、规则等;精神文化体系,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观、意识形态等。[3]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在体育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科学发展,必须将科学发展的理论与校园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为依托,以学生教师为载体,以宣传体育比赛、演讲等为手段,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2.兰州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探索

2.1 兰州理工大学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实力在《2008年大学评价》中列全国高校第84位。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研究部,各类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本科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401人,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30亩,校舍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学校确定了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2.2 兰州理工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思路探索

2.2.1 兰州理工大学物质文化体系建设

一方面,合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器材,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结合我校办学条件和办学需要,进一步扩建体育场馆设施,尤其是校本部校区,以满足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预期在2009年将建成完工一座多功能体育馆,面积约3000多平米。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中,为教职员工集体购置体育服装,激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业余锻炼。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物质文化体系建设,逐步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和场馆设施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使 “师”与“资”有机结合,发挥最大资源优势,实现我校一直倡导的“节约型办学”目标。

2.2.2 兰州理工大学制度文化体系建设

目前,学校的体育赛事活动主要包括积极选派代表队参加各种全国和省级的比赛,在校内,也有各种大、中、小型比赛,如:面对学生的有全校的春季运动会、新生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等,还有学生社团组织的“宿舍杯”篮球赛、“宿舍杯”排球赛、街舞团团日等活动;面向教职工的体育活动有校运会教职工比赛项目,还有由校工会组织的教职工羽毛球比赛、教职工网球比赛、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登山比赛等。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特招高水平队员的能力还有限,导致在国内或省内一些不分甲乙组别的比赛中有明显劣势,倡导能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逐步增强我校特招高水平队员的能力,激励体育教师积极筹备各种训练队,形成逐步完善的运动员训练体制,有序提高我校的竞争实力和地位。

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逐步完善体育课选课体系,广泛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将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辅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打好体育文化基础。

2.2.3 兰州理工大学精神文化体系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与主流文化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向差。因其自身的文化特质,高校体育文化在必然的动态性发展进程中面临价值取向的选择。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文化的能动性特质及其内容、形式多样性特点,决定了人本精神成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必然价值取向。高校文化的主体—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人们需要高校体育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在体育运动中能满足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荣誉感和人们相互交往的亲和感,人们可以得到对集体、社团的信赖感、依托感、归属感和稳定感。高校体育文化还可以给人以娱乐的愉悦感和快感,征服自然而增强的自豪感。在竞技活动中,人们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乃至生与死之间拼搏选择,享受着各种复杂情感的挫折和锻炼。高校体育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本精神的高校体育文化价值取向。因为,只有在人本精神价值取向的引导下,才能构建出高校体育文化功能的人本多样性。[4]

现代体育已超越了实用功利的内容,以纯粹感性形式呈现在人的面前,成为一种自足的纯形式文化。纯文化形式的体育审美蕴涵的不仅仅是内容的积淀,而是感性中积淀着理性,个性中包涵着社会性,自然中融合文化,无目的而潜伏着一个更高的目的。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其精神实质和物质景象对学校和学生影响是深远的。随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条件,从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和精神文化体系三个层面展开,加大建设力度和宣传力度,逐步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甘肃建设[J].甘肃科技,2008.

[2]孙福全.如何理解科学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

[3]罗云鹏.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8):54.

[4]胡为亚.论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68.

本文系兰州理工大学高教所高教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gjy200804)。

作者简介:

张泽军(1979—),女,河北唐山人,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主讲教师。

程山(1977—),男,兰州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体育文化可持续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