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启蒙奥数在我园的应用与发展

2009-05-25 09:59吴红艳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启蒙兴趣儿童

王 平 吴红艳

【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就本园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儿童启蒙奥数教育活动这一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儿童;启蒙;兴趣

Shallow talk a child to enlighten Ao number in my park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Wang Ping,Wu Hong-yan

【Abstract】This text is from 6 this park how create sex ground to open an exhibition a child to enlighten Ao number education activity's this problem to do one superficial study, only provide reference to draw lessons from.

【Key words】Child;Enlighten;Interest

儿童启蒙奥数课程是以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思想为基础,吸收蒙特梭利、福禄贝尔等国际教育理念的精髓,结合中国教育的需要,创立的一套适合3-9岁幼儿数学学习的教材、教具及教法。采用教具直观展示、强化操作、探索发现、团体协助等积极主动的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构建数学心智、习得数概念,为幼儿的潜能开发创设了平台。

我园自2004年引进儿童启蒙奥数课程以来,潜心研究、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在吸收采纳蒙氏奥数精华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及本园的探索型主题活动,形成特色。即:借助实物化教具,挖掘教具的教育价值;以幼儿动手实践与教师启发引导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兴趣与专注、重视探索与迁移、强调独立与合作、倡导快乐与约束,因此,我园由开始的3个实验班发展到7个,直到现在的全园开花,为幼儿的健全人格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本文从六个方面就本园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儿童启蒙奥数教育活动这一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仅供参考借鉴。

1. 借助实物化教具,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教具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好方法之一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了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幼儿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引导幼儿学习其在创造教具时设立的此教具的教育目标外,同时更加重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此教具的颜色、形状、结构等特点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开拓,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具的教育价值。例如,红蓝棒(数棒)是幼儿学习数的分解组成、感知数的连续性的最佳教具,如:数棒5

红蓝红蓝红

在完成指定的教育目标后,任意拿出一根数棒(假设是5)问幼儿:“你从这根数棒上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发现的秘密有:(1)它是一个长方体,(2)它有5个小长方体组成,(3)它上面有5个1,(4)有3个红色2个蓝色组成,(5)红蓝红蓝红就是5了,(6)5还可以用绿黄绿黄绿表示,(7)5也可以用5中不同的颜色表示,(8)5可以分成5个1,5个1合起来就是5……一个小小的数棒能够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说不完的话题。在使用每一件教具时,我们都会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发现、描述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潜移默化中幼儿不但将“观察”、“发现”等积极词语用在学习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幼儿养成了用心观察、乐于发现、敢于进一步探索的好习惯。一个普通的玩具足球、一场雨后的一片树叶、一栋楼房的外形特征、一次购物时的标签变化等等,幼儿都能主动观察并能发现你所意想不到的秘密。我们常常为幼儿的发现而惊奇喜悦、无比感动。

2. 运用欣赏激励、体验成功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 兴趣是成功的源泉和动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而又直观的,数学的抽象性和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的难度,蒙特梭利教育法源于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蒙氏三段式教学法及要求幼儿静心观看教师不讲话地操作演示,显然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因此,我们运用欣赏激励、体验成功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交谈,并参与活动之中;二是尊重幼儿的需要,活动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学具;三是对于缺乏自信心的个别幼儿,在他人不经意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并与其共同体验,分享成功后的喜悦;四是欣赏并及时肯定幼儿的创造成果,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掌声和赞许;同时,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在反复的活动中,逐步强化巩固培养其自信心,兴趣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是兴趣的提升和发展。自信的幼儿综合能力更强,勇于表现自我,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我们也特别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3. 运用自主操作、合作构建法培养幼儿的独立与合作意识 在培养幼儿的独立与合作意识方面,我们紧紧围绕“三个结合”做文章,即:心理独立与独立操作相结合;启蒙奥数与探索性主题活动、体验式学习相结合;活动中鼓励幼儿独立操作与合作创意构建相结合。首先,在自主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克服依赖教师的思想,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开始的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幼儿无论是操作学具,还是回答问题时,总是用畏惧的眼光看着老师,爱说一句话:“老师,我不会”。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更谈不上与他人合作了,于是我们从构建心理独立入手,帮助其树立信心、克服畏难,进而指导幼儿独立操作,直到作品成功而学会独立操作。然后,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把探索型主题活动及体验式学习中的“团结就是力量”和“大家一起玩”的主题活动与启蒙奥数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们从中体验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从而建立起合作意识。紧接着,教师在活动中把鼓励幼儿独立操作与合作创意建构结合起来,将许多个的独立创作的幼儿汇合成创意建构的小群体,他们自愿组合,三人一组或五人一伙合作构建,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他们的一次次的独立与合作中,诞生了一件件创意建构的杰作,如小小铁路工程师们设计的“襄樊火车站”,既壮观又漂亮,还体现时代的先进性,现代的轨道岔道、电动旋转门、电脑检票仪……等,使你目不暇接,惊喜万分。怎能不信服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正是在操作活动中诞生的呢!

4. 运用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法倡导快乐与约束 在开展儿童启蒙奥数活动中,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三个一的教育方案,即理清一个思路,明确二者关系。即:创设一个既丰富而又自由宽松的环境,耳熏目染, 潜移默化,让幼儿体验快乐;建立一个有条不紊的秩序,习惯成自然,让幼儿内化约束。首先在理清思路问题上,由于受到西方自由发展主义的影响,教师之间的认识有争议,认为蒙氏教育引进为欧洲,就是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操作。有的幼儿园在幼儿操作活动和纸张作业时,都不用桌椅,在才叫自由发展、快乐学习。经过幼教理论的学习,与本园实际相结合,大家理清了教育思路,懂得了无论引进的是欧洲的还是美洲的课程模式,都必须是科学的、符合本国的国情和园情, 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一切以幼儿的发展需要入手。快乐与约束包括了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快乐不是放纵的自由,我们开展的蒙氏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教室里有目的的自愿活动,每个幼儿即能忙于自己的“工作”,又能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当自己需要的学具被别人取走时,自己也学会了等待,也就学会了用纪律约束自己。其次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即丰富多彩又快乐和谐、宽松的环境,当你走进我园活动室,就会发现这里有丰富的教玩具;这里有师生和谐的气氛;这里有艺术美的享受;这里有专心学习的氛围;这里有等待和尊重的美德;这里有自发的责任感……这些都是为幼儿们创设的物质与精神环境的结果,也是为幼儿们的潜能开发创设的平台,内化约束不是靠教师的高压强制,也不是靠单纯的说教,而是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自由、愉快的活动大环境中体验纪律的必要性,自觉接受和遵守活动规则。三是为幼儿建立一个有条不紊的秩序,每次操作活动开始都是让幼儿自由选择学具,结束收拾学具时,幼儿必须按要求将学具放入其“小家”即盒子,再送回学具的“大家”即柜子,这样既不影响下次操作的有序性,又能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幼儿的快乐自由和纪律约束的意识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不断熏陶,孕育而成。

5. 运用学习迁移法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与想象力 探索是幼儿好奇心保持并延伸扩展下去的行为,有了主动探索精神就有了创造的动力。帮助幼儿学习知识迁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也是我园开设本课程的目标之一。学习迁移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必须在幼儿通过活动获取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能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必须设计出让幼儿全面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和提供发挥创造性能力的材料,让幼儿在多姿多彩的自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想象与探索创造的精神。如:收集、投放各种废旧塑料瓶、扣子、钥匙等材料,运用彩色串珠学习10的组成、分解后,请幼儿任选材料进行巩固,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各种废旧材料上。有的幼儿用颜色区别两部分数,即:2颗红扣和4颗绿扣合在一起是6颗扣;有的用高矮区别,即:1个高塑料瓶和7个矮塑料瓶合在一起是8个;有的用大小区别,即:5个大钥匙和3个小钥匙合在一起是8个;有的用形状区别,即:1个正方体和1个长方体合在一起是2个形体;有的用厚薄区别,即:6本厚书和1本薄书合在一起 是7本书……这是多么有创造性的想象呀!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探索性、能动性、创造性及想象力得到了弘扬和建构,创造出许多惊人的答案,举不胜举。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勾股定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在幼儿的知识迁移中化难为简了。许多人认为儿童启蒙奥数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幼儿不断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而且很多时候不用老师讲解,甚至于超出老师想象的各种结果或发现都会随时出现,的确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6. 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园互动 每学期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期计划增设相应的“体验区”,体验区里是各班家长和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收集、投放的各种可供幼儿操作的成品、半成品材料,如:各种线绳、瓶盖、塑料管、钥匙、卡纸、小石子、饮料瓶、纸盒等,幼儿在“体验区”里自由选择、自主构建、大胆想象、积极探索。他们可以用一根简单的细绳进行各种图形的操作摆弄。有的幼儿甚至用细绳进行了正四边形演变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其它图形;在进行正方形渐变长方形、长方形渐变正方形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即:长不变时,宽慢慢变短,则成长方形;长不变时,宽慢慢变长,至长和宽一样长时,则成正方形。“社会区”里的“小超市”,幼儿拿着“钱”购买物品,通过操作、体验到:购物所用的钱不能大于自己手中的钱。并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和生存经验,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体验区”里,教师随时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体验区材料,对自己在活动区中的组织和指导进行反思评价。同一年龄组教师在一起观摩、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寻找总结出最有效的方法,共同分享经验,使孩子在体验中激发兴趣,在体验中获得发展,在体验中得到提高。

通过重“体验”的环境创设,教师们也从中得到了体验,积累了经验,特别是看到孩子们在体验区里的活动得到了发展,积累了经验后,教师们也充分体验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总是处于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相互作用、互相教育、共同成长。同时,我们不断扩大幼儿活动空间,不单纯地把幼儿禁锢在教室内、课堂上,进一步挖掘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如:认识几何形体时,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制作各种形体的过程中感知形体的面和体,并与家长一起在生活中寻找形体,变单一式为多元式;其次活动评价多样化,不按教师的思维模式,单一的评价活动结果;变临摹式为求异式,弘扬和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总之,我园以幼儿发展为本,将“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探索型主题活动、体验式学习与引进的儿童启蒙奥数活动有效结合,互相渗透,促使我园课程改革象更深更宽的领域发展,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促进整体性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共同期待着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更加成功的经验,造就一个又一个的妙想,从幼儿的小脑中飞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幼儿的创作活动中诞生!

收稿日期:2009-03-03

猜你喜欢
启蒙兴趣儿童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