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009-05-25 09:59楚美玲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培养习惯提高能力激发兴趣

楚美玲

【摘 要】阅读教学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最迅速的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阅读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质疑释疑;提高能力

Stir up interest, the development is good reading habit

Chu Mei-lin

【Abstract】Reading the teaching be one of the path that people acquire various information the quickest, carry on reading training to the student and make it control exactitude of study method, develop good of reading habit, can spacious visual field, exaltation result, development intelligence.

【Key words】Stir up interest;Development habit;Query to release Yi;Exaltation ability

阅读是实际运用汉语的基本功能力,是视觉感知书面,生动觉感知书面语和通过分析综合活动来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思等集中能力的综合。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着重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切实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励和正确引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1. 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于学习某种学科,就是对某一学科的强烈兴趣。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精品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为一体,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学生对这些文章的阅读还不感兴趣的话,那么老师就要注入些催化剂,催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催化剂就是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

在教学中如何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呢?

首先,我利用课文内容,设计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或通过对课文的插图的描述、问答、讨论等形式逐步引入课文内容,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心理准备。

其次是进行直观教学,我利用实物、图画、录像、VCD等形式在直观上加深学生的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逐渐认知,抓住文章的要点。为了让学生快速获取课文的信息,我采用的第一步骤就是以图画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我以设计问题、自由质疑、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让学生提出问题、限时讨论。学生在讨论时既是发现者,又是参观者,潜在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活泼的气氛中表现出来,胆小的跃跃欲试,胆大的畅所欲言。这样做既发掘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和特长,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强,阅读能力才能日渐提高。

1.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我先板书“狼”,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再板书“小羊”,让学生讲小羊是什么动物;然后在“狼”与“小羊”中间板书“和”,并设疑说:“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课文,大家都会明白的。”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讨论课文内容,都非常积极。

1.2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雷雨》一课。课前,我请有关老师帮我绘制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幻灯片,录制了带有风声、雷声、雨声等音响的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时,我一边放映幻灯片,一边播放录音,一边讲解,把学生带进雷雨的情景之中。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1.3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后,我请四位学生分别当小壁虎、小鱼、老牛和小燕子,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小鱼、老牛和小燕子的尾巴的用处以及小壁虎尾巴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千方百计地教学生爱读书,还教学生学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学习读书方法。我一般按以下方法步骤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1)读课题,讲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2)轻声读课文(二年级开始默读)或听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读或听之后,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粗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3)自学生字词,边读课文,边利用拼音、查字典,学习字词,思考词、句、段的意思,找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4)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读熟会背。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

2. 给学生一把成功的梯子——正确的阅读方法

2.1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跟老师、同学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三问”——问自己,问别人,问工具书。(2)阅读时不仅要思考其中的道理,还要在头脑中出现作者创造的活生生的形象。在阅读中,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3)对文章中重点的句子,重点词语,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则要划出来,以便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表现手法。(4)读完之后,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写出简单的读书笔记。

2.2 提高阅读效率,因为学生的时间有限,所以要讲究合理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文采优美的文章,或自己特别喜爱的文章细细品味,在关键处,要圈点划记,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略读一些趣味性、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或科普读物,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总之,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

2.3 设立“信息库” 。“信息库”的建立,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均衡发展。我给它命名为“自选作品集”,可以存放习作,日记,读后感,课外自由练笔等。通过建立“信息库”,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指导课外阅读活动

3.1 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如学习了《生命的意义》之后,向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了科普说明文后,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

3.2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推荐的课外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3 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我们可以在班上举行一些这方面的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品评名篇佳句”,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篇文章等。但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不可操之过急。

3.4 学生优秀作品推荐。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进行了大量的写作训练之后,都渴望有一种成就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3.5 留心天下大事。课业负担重,学生怨气大,为了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电视不可不看,报纸不可不读,但关键是引导学生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开心词典》、《三星智力快车》、《中央电视台10频道》、《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都成了我们向学生推荐的名牌栏目,收看这些电视节目,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收获比较大,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上了语文这门课,并且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对文段的阅读有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写作起来也感到得心应手,所以,我觉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收稿日期:2008-10-31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提高能力激发兴趣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