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理、恒、行结合

2009-05-25 03:32施亚芬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讲理后进生笔者

施亚芬

[摘要]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落后、思想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中职学校后进生的存在。对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和优秀班级的创建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对此,应从情、理、恒、行四方面相结合,促使中职学校后进生发生转化,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具有优良品格的、合格的中职生。

[关键词]中职学校后进生转化情理恒行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落后、思想品行有偏差的学生。后进生的产生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影响。学生自身的智力、心理因素,这是内因。从外部环境看,后进生的产生是由于全社会长期坚持的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功利性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进生问题不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后进生的存在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优秀班集体的创建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促使后进生发生转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不揣浅陋。试图对中职学校后进生的转化途径进行探讨。具体而言,应从情、理、恒、行四方面相结合,实现中职学校后进生的转化。

一、“动之以情”是使学生从与教师对立转向信任的关键

“动之以情”,就是说,要转化后进生,首先得感化他们。要对他们付出爱。爱学生是带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起点。

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教师一旦对学生产生真切的感情和期待感,就会主动地鼓励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一名教师要把爱融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对后进生更应给予厚爱和关怀,做到在思想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教师在与后进生的接触中,应主动投入情感,与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体验到教师的爱是真挚的。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并主动地向教师敞开紧闭的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实践证明,对学生冷漠,不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教师,是不可能使自己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的。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学生,就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化。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火苗。品行不良的学生,心灵上虽然受到创伤,但是他们仍向往美好的未来,期待他人的尊重,期待老师的表扬。因此,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奖励,从而使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晓之以理”是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基础

“晓之以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和掌握一定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古人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他人胸中点头。”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做到以理服人,不讲理就没有教育。

讲理要有针对性,要在实践中讲理,从学生亲身犯错误的体验中讲理,才能把理讲透。后进生大多固执己觅,不听劝告。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允许并认真听取学生的自诉,给予他们辩白的机会,以便能全面客观地掌握情况。

讲理还要讲究艺术,要善于机智地处理各种问题。以笔者的一次教学经验为例。笔者所带班级的一名同学在一次数学课上因回答问题不正确且态度不端正,遭到数学老师的指责,于是就和老师顶撞起来。事后,笔者给了这位同学一张纸条:“xx同学,出乎我的意料,你在上课时顶撞老师,我很痛心,老师的做法或许不对,但你可以在课后提意见,明天晚自修时间,我找你一谈。”这位同学接到纸条后,心想:“‘出乎我的意料。说明老师对我的印象还不错,‘我很痛心,说明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那么我跟老师谈什么呢?”经过思想斗争,这位同学当晚就写了检讨,第二天,他带着检讨书主动向笔者和数学老师承认了错误。

三、“导之以行”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途径

所谓“导”,就是通过情和理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后进生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摒弃不良品行,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比如,笔者带过的班上有一位同学曾有过偷窃行为,笔者知道后,及时联系家长,并个别对他进行教育,让他认识到这是一种极端丑陋的有损人格的行为,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影响到他的一生。这位同学承认错误后,表示要痛改前非。事后,笔者大胆地把班级订阅报刊杂志的工作交给他,当把同学们订报的钱收齐,保管好交付邮局时,他体验到了得到老师信任而带来的愉悦感。之后,笔者又让他保管班费,并督促他及时向全班同学公布收支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养成教育,这位同学从心理上完全认识到偷窃行为是不对的,而且他的偷窃的毛病也彻底改掉了。“导之以行”要做到因人而异。对自由散漫者,调皮捣蛋者,要在纪律上加以引导;对说谎的学生,要注重诚实品质的培养;对打架斗殴者,要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训练。“导之以行”,还要通过集体活动来进行。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集体活动,如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举办朗诵会、主题班会,进行操行考核竞赛、球类比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渐养成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当学生的行为有所好转时,要引导他们更上一层楼。

四、“持之以恒”是转化后进生应坚持的一项原则

后进生由于自身意志比较薄弱,在转化过程中,常常会故态复萌。反复是学生在进步中受新的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正常现象。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学生如能在反复中吸取教训,这种经验就会成为抵制诱因和坏习惯的内在力量。教师应将这种反复看作是良好的教育时机,对学生加以循循善诱。应允许学生反复,而且应对他们的反复动摇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而更耐心、更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做到后进生重犯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对此,可坚持让学生每周填写一份特殊的表格——“每一天,每一周我都在进步”,并装订成册,让学生及时回顾上周各方面表现,总结优点,发现不足(包括纪律、卫生、基础知识、写稿、课外阅读表现),以便明确下周目标,并给每位同学写上教师评语,尤其对于后进生,更给予偏爱。这样虽然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通过这种无声的交流,既可维护学生的自尊,又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鞭策,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要有耐心,更要有毅力。

总之,对于后进生,只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就能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具有优良品德的、合格的中专生。

猜你喜欢
讲理后进生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如何对待后进生
讲理的人
“爱不需要讲理”是什么歪理?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理让别人讲
讲理精神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