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体育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到“八要”

2009-05-29 02:52曹建国
体育师友 2009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课环节

曹建国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节“体育家常课”,它不像“公开课”和“优质课”那样需要花时间、耗精力去准备,讲的是实用、实在、自然、有实效。作为一线教师,不但要有上好一堂“优质公开课”的能力,更要具备上好一堂“体育家常课”的功力,使我们的学生能从“体育家常课”中实实在在地吸取到应有的“营养”,并受用终身,这才是我们要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家常课是什么?它就是常态下的课堂,是课表里安排的教师与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每一节课。家常课课堂教学的低效带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已经成为一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应当共同关切和解决的问题。中央重申了“健康第一”,宁可不要金牌,也要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解决好。

一、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悟教材的内涵和要领,对所要讲解的每一项运动技术、技能做到细细地揣摩,正确地理解。教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选择和运用得是否恰当,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都有重要意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来进行。例如:一节水平三(六年级)的篮球课,教学内容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师在示范中没有体现出变向运球的重难点“上步、转体、探肩”动作,因此学生在“四人一组变向运球”和“变向运球绕过障碍物”两个教学环节的练习中,大多数仅做出运球变向和换手动作,没有能够做到“上步、转体、探肩”,教师对其也是毫无察觉,使体前变向运球失去了其实践价值,这就是教师对教材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的一种体现。

二、要认真预设课时计划

常态体育课与常态课时计划(以下简称“常案”)应该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常案不是用来应付检查,它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教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即所谓的写详案,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情的把握、对教材的掌握、对课堂的实践、对常规的经验积累以及自身能力,可以省略常案中的一些环节。这些省略的环节可以从下几个方面选择:①组织准备的省略。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为集合、整队、检查人数、整理服装、宣布课内容、安排见习生、要求课堂纪律等,只要教师心中有数,考虑周全就没有全部写在常案中的必要,可以写“略”,甚至可以不提。②准备活动的省略。准备活动主要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热身的作用,为主教材的学习准备,只要安排得当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以略写,甚至不写。③放松活动的省略。作为调整、放松身心的一个活动环节,有许多教师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有所改变和更改,都是依据学生和课堂的实际需要而为之,教师只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可以不写在常案上。④器材接收的省略。器材接收的安排,也应是常规性的工作,这个环节的主要问题是器材接送中的学生安全和器材安全,相信老师们早已安排妥善,所以也可以不体现在常案中。

既然有可以省略的环节,也就一定有不可以省略的必须要备细备的环节,“省略”是为了“细备”、“重备”,突出备课的重点和实效。①细备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基本部分与准备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过度自然,能对学生投入主教材的学习起到一个助力作用,也是一位体育教师环节设计上的艺术体现。基本部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紧密,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技术层次上的“搁浅”,影响学生技术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因为各环节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递增关系,最后直达目标。环节之间的衔接主要是队形组织的变化与调动、器材场地的安排与规划。②细备技术重点、难点突破的方法及处理。技能目标的达成,是其它目标达成的基础。技能目标达成的层次高低会对其它目标达成的效果优差起着影响作用,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堂真正有效的体育课,这是由体育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技能目标的达成与否,取决于技术重点难点的突破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就理应成为常态体育课的设计依据。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去设计准备活动、学习活动和放松活动,使课堂更具实效性。③细备课堂上的学生安全。安全与发展是体育课堂永恒的话题,体育课堂的安全关系到学生、学校、校长、体育教师、家长等多个方面。有些体育教师总在埋怨校长不重视、不关心体育,也不重视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师自身不重视课堂安全看一定的关系。备安全就要备重点备细节,只要心中有学生,有安全,责任内的安全事故应该可以避免,即使有也只是小菜一碟,你自己就应付有余了,何用去麻烦校长!总有一天,你会倍受重视,信任有加,因为你的体育课堂安全保障有力了。④细备学习目标的继存和转化。常态体育课中的再生目标比较常见,只不过没有引起老师们的普遍注意。所谓再生目标,是指动态课堂中学生学练活动时生成的新学习目标,以隐性的方式出现在课中。再生目标的产生,是学生对某一项目活动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继续活动和探索的渴望,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活动效果和技术提高。这种新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探究、学习价值,如果作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即目标转化,如果不作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即目标继存。

三、要认真准备场地器材

教材是场地布置的依据,器材是场地布置的基础。在备课中设计场地时,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因材设计,布置场地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例如:我们在练习耐久跑时,通常是围绕整个运动场来设计练习的,学生就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和恐惧心理,而且一个教学班就占用了整个运动场的跑道,而本校的运动场只有150米跑道。经常是一节课上同时有几个班在上体育课,互相干扰,影响较大。因此,在备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在小场地上进行有趣味性的耐久跑练习,它只占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学生练习时绕8字跑,可分组练习比赛,也可以分段追逐跑或定时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强度,也解决了“千军万马”挤跑道的局面。

四、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一些体育教师以此为借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放羊式”教学又悄然兴起,“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随处可见,难怪有的文化课老师说,“这样的体育课我也会上”,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体育课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机智处理教学突发问题,这样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受益的还有我们自己,体育教师良好形象的树立、领导的重视、待遇的提高也将会随之而来。

五、要认真评价学生学习

练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学生来说,可以强化正确动作,改正错误,找出差距;对教师来说,可以掌握学习的练习情况,找出不足,改进教法。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

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防止灌鸭式等教学,对于学生在技术动作的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要适时地指出错误,纠正动作,不可视若无睹,听之任之;同样,如果学生练习过程中有精彩的表现,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或表扬,而不是重复的“你真棒”、“好极了”等无味的赞扬,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地提高教学高效率。

六、要认真落实安全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在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如单杠、跳箱等项目,教师首先要注重场地布置,比如器材检查、海绵垫放置等。其次要加强保护与帮助的教学及运用,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保护与帮助,提高学生保护意识和安全感。安全感的增强是形成积极期望的基础,它使那些胆子比较小的同学减少了恐惧心理,同时,教师的言语激励才能更具效果。练习过程中,对于这些同学,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眼光、手势进行鼓励,并亲自进行帮助,使他们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自己,安全系数也很高,从而增强信心,大胆进行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来讲,能迈出这一步对自己很重要,这是个人运动参与的基石,也是成功的基础。而教师更应注重接下来的指导,因为初次尝试往往是失败的,及时的指导、分析失误原因既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七、要认真管理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课堂纪律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课堂纪律的问题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它能成就一位教师,也能摧毁一位教师。体育教学由于本身的课程性质,与其它文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多是在室外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对课堂组织和队伍调动要求较高,若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为保证,就会出现教学组织混乱的情况,还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果教师的大部分精力用于整队,用于教育学生的话,正常的教学任务可能都难以完成,就更谈不上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了。

八、要认真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记录的不仅是我们精彩的瞬间、智慧的生成,也记录了许多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值得反思的空间很大。比如: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如何,还有多少没学会技术的“困难生”;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重点、难点的解决与效果;有没有潜在的安全隐患;预设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等等。如果教师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常态体育课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主要舞台,但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学生,而教师则是引导者、主导者和设计者。从另一个角度讲,体育教师是体育课这个舞台的创造者,“舞台”上的节目“精彩”与否,与体育教师有着根本和直接的关系。经过精心准备,想让一两堂体育课“精彩”容易,但要上出每堂课的精彩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了,因为常态体育课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让你准备,这需要教师多种能力的综合作用,而这些多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常态体育课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课环节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体育课上的“意外”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讨厌的理由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