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会后的反思

2009-05-29 02:52丁祥干
体育师友 2009年2期
关键词:裁判员田径体育课

张 俊 丁祥干

十一月中旬我校举行了第四十届田径运动会,比赛中的许多场景,值得我们的反思。

场景一:在100米预赛中,“各就位”的口令已经发出,可过了好长时间,大部分运动员仍然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在裁判员的多次催促下才蹲下去。有不少运动员甚至连蹲踞式起跑的动作都不会,裁判员又得停下来教他们动作。

场景二:在高三女子200米决赛中,有一名运动员因犯规而被取消了比赛资格,她满脸委屈地对裁判员说:“第一次犯规的又不是我,我只犯了一次规”。

场景三:在400米比赛中运动员上道后,裁判员多次向观众做出“保持安静”的手势,可呐喊声、加油声仍连续不断,最后只得寻求大会组委会的帮助。

场景四:在中长跑比赛的起跑阶段,多次有运动员摔倒,且有运动员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还有多人因抽筋或无名的伤痛状而退出比赛。

新课程背景下的以上场景,更使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反思当前的体育教学:

1、运动员的“无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田径比赛规则都不知道,试问一下我们的体育课究竟教了些什么?初中体育课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从初一到初三都是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学,虽然不少地区50米跑也是考试项目,但大多数教师为了图省事,选择了技术难度较小的站立式起跑方式进行教学,而对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只字不提,就更不用说介绍田径规则了。高中实施新课程教学以后,田径的地位是岌岌可危,在仅有的一个学分18个学时的时间里(实际是没有)我们能教哪些田径内容?学生又能学到哪些田径技能?我们只能选择两三项简单的田径项目进行蜻蜓点水般的介绍,至于学生是否知道了相关规则和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动作,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2、观众的“无礼”——反思我们的体育素养

北京奥运会100米决赛时,介绍完运动员后,在运动员走上跑道的一瞬间,全场安静得可以听见呼吸的声音,正是这样良好的体育素养,才使我们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体育素养包括很多方面,而遵规守纪意识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比赛到处充满了规矩,无论是田径、游泳,还是网球、沙滩排球和击剑等项目,它们都有自己详细的比赛规则和运动特点。我们在观看这些比赛时,只有清楚了各个项目的特殊规则和观看礼仪,才能做一名文明的观众。比如在田径、游泳比赛中,运动员上道时和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球时,我们就要保持绝对的安静,而当他们到达终点时或成死球时,我们则要爆以热烈的掌声;还有啦啦队给运动员加油是可以的,但不允许喝倒彩;再有我们在观看乒乓球、羽毛球等室内比赛项目时,一定要记住关掉手机,不得使用闪光灯照相等等。当然,这些体育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欠缺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我们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学生体育素养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缺失其实就是平时没有规范上好体育课最有力的印证。我们常常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上好课感到力不从心,实际上是因为学生缺乏体育学习意识,从遵守基本的课堂常规,到观察示范再到自主探究学习,遵守规则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等这类的素养几乎没有。必要体育素养的缺乏,使学生不能理解好体育课及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意图,真到了老师好好上课时,学生反而感到有些怪怪的了,不自然了。

3、伤病的“无情”——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学生现在是那样的脆弱:一摔跤便粉碎性骨折、一跑步便抽筋。他们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等指标的持续下降,而肥胖率、近视率却不断上升。这究竟是谁之过?有数据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则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一方面,我们的学生要接受层层的选拔考试,要承受来自学校、老师、父母等多方的重压,他们只能整天埋头做习题、背单词,正常的睡眠时间都很难保证,更谈不上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了。想想拖着如此疲惫的身躯进行比赛能不受伤吗?好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已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力保学生能有充足的睡眠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营养不合理,在对我校近2000名住宿生的调查中,发现仅有60%的学生吃早饭,有71%的学生一日三餐不吃主食,他们要么是空腹挨饿,要么就是吃一些垃圾食品和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众所周知,人体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也是主要存在于我们平时所吃的米饭、面条等主食之中,主食摄入量的严重不足,必然会导致学生运动能力的下降。学生在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下,得高血压、低血糖、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机率就很大了,而有很多得了病的学生自己并不知道,于是在参加比赛中便出现了骨折、晕倒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我们体育理论教学的缺失与不足,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在我们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中都可找到答案,如《体育与健康》(上册)中的“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体育锻炼与营养”;《体育与健康》(中册)中的“怎样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中的“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促进身体健康”都有较全面的讲述。

校运会的举办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运动竞技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折射出学生的文化内涵、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等综合素养。面对以上场景,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技能、提高体能,还要传授相关的体育规则、礼仪和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使之最终成为“有知”、“有礼”、“健康”合格的中学生。

猜你喜欢
裁判员田径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全国田径冠军赛
洛阳市篮球裁判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影响因素及调整对策
计数:田径小能手
体育课上的“意外”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讨厌的理由
不给面子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