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访 谈

2009-05-31 02:32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51期
关键词:丹心文本探究

【技巧讲解】

“访谈”是指因为某个人物、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最多的是人物专访。访谈有如下特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进行;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性——专家或知情者。访谈类文章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阅读访谈关键是要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考生在备考时,要抓住访谈的基本特点进行解读,多从“鉴赏评价”“探究”两个层级研究探讨。在命题形式上,主观题占绝对分量。

一、分析综合

设题方式:1.请简要概括该访谈涉及的主要内容。2.请分析文本中某句话的含意。

解题策略:1.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通读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2)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回答的内容。(3)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为了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主持人或记者会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而当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主持人或记者又会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这些地方都是需要考生引起注意的地方,其中往往暗含着一些有利于解题的元素。

二、鉴赏评价

设题方式:1.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你是否同意作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为什么?3.试分析文本所产生的影响。

解题策略:1.“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考生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其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查一般会以正面为主。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考生阅读时要将视野放宽,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体现在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要求考生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三、探究

设题方式:1.联系社会现实,探讨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2.针对某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解题策略: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对探究题的表述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点中,“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中有什么积极意义。第二点为新增内容,体现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第三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考查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考生要敢于并善于质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找出解决的方法,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的访谈文本中访谈对象一般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否定。作为探究题,其本意在于鼓励考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考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体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考生的探究能力。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30年来,我始终在追慕和歌颂崇高

□邱振刚

《丹心谱》的作者,著名作家、剧作家苏叔阳今年已经70高龄,仍然在艺术的道路上“全面出击”,各种作品不断涌现。9月24日,记者在他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上觅得了空隙,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谈及改革开放30周年来文艺事业的发展,《丹心谱》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作品,它的出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之一。请您谈一下这部作品创作的由来。

苏叔阳:l974年,我在北京中医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当教师。当时,我写了一个电影剧本《战马驰骋》,由此被借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这个剧本讲的是一名小战士怎么用辩证唯物主义做指导去驯马,我是根据当时报纸上的一篇通讯改编的。后来,为了完善这个剧本,北影厂让我和徐子衡去北京军区独立骑兵团驻地体验生活,我们在路上就逐渐酝酿了一个新剧本。因为我在中医学院教书,也知道周总理很关心中医。于是,就设想通过心脏病新药研制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来反映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反映周总理对知识分子的关心,控诉“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回到北京后,我就根据这些想法,写出了电影剧本《火热的心》(即后来的《丹心谱》)。

记者:《丹心谱》的上演,在当时,不仅在文艺领域,对于全社会都是一件广受瞩目的大事。您还记得当年的情形吗?

苏叔阳:这部戏排练时就有文艺界的朋友屡屡来看。上演后,每次演出,都场场爆满,有的观众看到动情处还出现过哭昏过去的情形。大家喜欢这部戏,更多的是因为它抒发了人们对“四人帮”的痛恨和对周总理的热爱。邓颖超同志看了后说,这部戏好就好在恩来没有出场。其实,这部戏上演后也有争论。有人说这部戏是“拿死人压活人”,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压力。后来,贺敬之、柯岩同志找到我说:“这部戏我们看了,觉得很好,你写封信给王震同志,请他来看戏,我们转交。”我按照他们的嘱咐给王震同志写了信。不久,王震同志果然来看戏,他很喜欢这部戏,他说:“可以在戏里面加一句‘为了贯彻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啊!看他们还说什么!”后来,邓小平同志看了这部戏的录像后也说这是部好戏,这才满天乌云散。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一直顶着压力上演这出戏,让我感动至今。

记者:您在多个艺术领域都有建树,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戏剧和电影?

苏叔阳:我在鲁迅文学院讲课的时候,总是说电影有了文学的介入才成为了艺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现在的一些大片,已经脱离了文学,变得没有故事,没有真实的人,只是高科技的杂耍。而话剧之所以成为文学,最初也是因为有了郭沫若和田汉诗性的剧本才被人们接受为文学。30年来,话剧今天有游戏化的趋势。现在有的人玩的似乎是很时髦的艺术,其实在形式方面田汉等前辈早已实践过。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和情感上那样激情而又诗意盎然地控诉丑恶、歌颂光明,今天读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现在我担任田汉基金会的理事长,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整理继承以田汉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文化遗产。我始终认为,艺术最离不开的因素是人,也就是人性、人情、人道,如果不写人,而单纯去写观念,让人去为观念服务,这样就会让作品失去诗意,失去打动人的力量。艺术家在创作时,要有仪式感,要有把自己当做祭品去献给诗神的精神,这样才能让作品有神圣感。

记者:您如何评价您在这30年走过的艺术道路?

苏叔阳:对于我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话剧、电影,还是文化研究方面的文字,我相信都在及格线以上。在这30年中,我一直走在追慕和歌颂崇高的道路上。《丹心谱》出来后,曾经有人要给我一些这样那样的职务,我都没有接受。我认为,自己应该在文学的道路上走下去。到了今天,我清贫,但我不后悔。在我身患重病甚至可能面对死神时,我曾经自问有没有做过卑鄙的事情。无心的过错有过,而且可能不少,我内心曾经向所有我无意伤害过的人道歉,但我没出卖过朋友,也没有出卖过自己。我一直保持着孩子的纯真和好奇心,我始终在追慕和歌颂崇高,也许这就是我在病魔面前有个好心态的原因吧。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你是如何理解“要有把自己当做祭品去献给诗神的精神,这样才能让作品有神圣感”这句话的含意的?

2.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丹心谱》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苏叔阳改革开放初期创作的一部电影剧本。

B.《丹心谱》是根据当时报纸上的一篇通讯改编的,讲的是一名小战士怎样用辩证唯物主义做指导去驯马的故事。

C.《丹心谱》问世时,不仅在文艺领域,而且对于全社会都是一件广受瞩目的大事,当时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D.新时期文学的开端被认为是《丹心谱》的出现,因此在谈及改革开放30周年来文艺事业的发展时,这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作品。

E.苏叔阳对自己的小说、话剧、电影、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作品,都给予了肯定评价,认为没有偏离追慕和歌颂崇高的道路。

3.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该访谈的主要话题。(每点不超过10字)

4.如何可以看出《丹心谱》的上演“不仅在文艺领域,对于全社会都是一件广受瞩目的大事”?

5.苏叔阳为什么说“到了今天,我清贫,但我不后悔”?

6.有人说,作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本身应该有丰厚的人生积淀。然而近年来,许多少年作家屡屡现身文坛,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井永战/供稿】

参考答案见下期

猜你喜欢
丹心文本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丹心
中国,向幸福出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丹心倚云向天涯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月三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