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治学精神的启示

2009-06-02 06:32陈达波
音乐探索 2009年4期
关键词:启示

陈达波

摘 要:《王光祈文集》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向王光祈先生学习的范本。对照王光祈的治学精神,反思当前的诸如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更有针对性。我们需要更多像王光祈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充实我国的学术理论研究队伍。

关键词:王光祈文集;王光祈;治学精神;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4-0015-03

较完整搜集了王光祈生平著述、全面反映王光祈治学思想,历经20余年,由四川音乐学院编撰、巴蜀出版社出版的《王光祈文集》,在王光祈研究学者、中国音乐史学家们的期盼和等待中,终于在四川音乐学院举行建校70周年校庆期间,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同时也为建国60周年献出了一份厚礼。这是迄今为止,搜集王光祈文献最全的一套文集。捧着洋洋洒洒300余万字,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厚厚3卷5册装潢精美的文集,令人爱不释手,急切地认真通读,以探究王光祈的历史功绩。文集搜集了王光祈各类文献130余部(篇),诗词及歌词近40首,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成就,以激励今天的人们学习、研究。

王光祈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温江县,即现今成都市温江区。在五四运动前后,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和李大钊等人发起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社团,并介绍了毛泽东、恽代英、张闻天等加入该会。1920年,他以《晨报》、《申报》等特约记者的身份赴德国研习政治经济。王光祈到德国法兰克福后,一方面学习德文和攻读政治经济学,一方面为国内的报刊写通讯稿,考察德国社会经济的复兴,为中国的发展寻找借鉴之路。王光祈从小喜欢弄笛吹箫,哼川戏昆曲,加之处于德国这样一个音乐艺术极为发达的国家,于是利用工读之余重操旧日之好,跟德国私人音乐教师学习小提琴,遂放弃了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时,他发现了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社会性,觉得“欲使中国人能自觉其为中华民族,则宜以音乐为前导。……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灿然涌现于吾人之前。”[1]1923年,王光祈在柏林一所音乐专科学校攻读音乐理论。1927年,他考入柏林大学攻读音乐学。自从改学音乐以来,他一方面学习音乐、乐器知识,一方面也向国内介绍德国音乐、欧洲音乐,向德国介绍中国古典音乐,进行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整个求学期间,王光祈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求实的作风,潜心学术研究,其成就赢得了国内音乐界的瞩目。1934年,他以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获得博士学位。

王光祈先生一生著述甚丰,除了大量音乐著述外,王光祈的论著还涉猎国防、外交、政治、经济、艺术等领域,以及散见于中外报刊的文章、通信多篇。为全面评价王光祈的一生,肯定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应有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音乐学院、温江人民政府等单位于1984年起,先后举办了3次王光祈学术研讨会:首次是1984年6月的“首届王光祈研究学术研讨会”,其次是1992年8月的“纪念王光祈先生诞生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三次是2002年12月王光祈先生诞生110周年之际的“纪念王光祈先生社会活动暨学术交流会”和“首届王光祈音乐节”。在这3次会议上,许多专家学者都呼吁,为全面反映王光祈先生真实的一生,提供更为翔实的研究资料,应尽早收集整理王光祈的所有论著,出版全集或选集。早在第一次研讨会上,缪天瑞先生因故没能出席,但他专门写信给组委会:“我建议,能为王先生出一部音乐方面译著全集或选集,包括他用外文发表的著作,如有可参考价值的书信,也可收入。不知此事可行否?我提出供参考,因为我想这是最实际的纪念王先生的办法,何况,他的有些著作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2]但是,因为种种条件的制约,全集迟迟未能面世。

如今,正值四川音乐学院70周年校庆之际,四川音乐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王光祈文集》终于出版面世,使人们对王光祈的认识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也为研究王光祈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套较全面的文献资料。通读文集,使我们不由地对王光祈先生产生由衷的敬意,从他这些文献的研习中学习他,继承他的治学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

李岚清同志在全面评价了王光祈之后指出:“王光祈,这位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他一生热爱祖国、勤奋刻苦、奋斗不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3]王光祈先生留下的宝贵遗产中,除了学术著作及文章外,还有着极为丰富、宝贵的内涵。它们既非科学原理,亦非学术观点,而是通过我们读到的物化对象—— 著作、文章,映射出来的非物化对象,即人的道德、心智、才能、情感、追求、理想、抱负等融为一体的品质和行为模式的特殊内涵。王光祈短暂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累累硕果,他的人格的光芒,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王光祈先生辉煌的一生,使缅怀他的人们不得不肃然起敬。

王光祈先生撰写的诸多文献,都有明确的目的。比如,面对现实社会的黑暗,他希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寻找出路,于是撰写了专著《少年中国运动》,并在“少年中国”成立前后撰写的《国际社会之改造》、《无政府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派别》、《少年中国之精神及其进行计划》等等散见于各类报刊的文论;具有国家经济建设借鉴作用的专著《战后德国之经济》;供国内外语教学起参考作用的专著《英德法文读音之比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提出编译出版一套《国防丛书》的建议,直接为抗日服务,并亲自翻译了《国防与潜艇》、《空防要览》、《未来将才之陶养》等系列译著。

王光祈先生治学严谨,对所涉及的每个问题,都佐以相当多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资料,多方求证,厚积薄发。“他往往为研究一个问题,查阅一条资料,翻译一个名词或几首古谱而在图书馆里耗费数月心血”,“竟数次昏倒在波恩图书馆中。”[4]我们从《王光祈文集》中,诸如《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诸多文献中可以看到,王光祈先生为了求证某个问题,文章都附有大量的图、谱、公式、表格来进行严密的计算和论证,这在当时的条件下,需要花费巨大的心血,可见其治学态度之严谨。

时光飞逝,人类跨入21世纪。在我国的学术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争艳,令人可喜的局面。但是,对照王光祈先生的治学态度,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当代的人们应该从王光祈的治学精神中学到什么呢?反思现在的学术界,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不得不令人思考和担忧:论文造假、抄袭剽窃、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心浮气躁、重复劳动、粗制滥造、言之无物等等学术不正之风,不时被各种新闻媒体曝光。涉及上述现象的人群中,不仅有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甚至大学校长也充斥其中。近年来,有关学术规范、学术腐败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2003年,江泽民针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在北戴河发表的“8·7”讲话中提出:“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这是做学术研究所应遵守的原则。拿这段话来对照王光祈的治学精神,可谓一点也不夸张。2004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该《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对明确学术要求、保证学术质量、维护学术尊严、纯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说明学术规范问题早已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

面对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行为,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是我国教育部门首次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的通知。目前,为了进行学术打假,许多单位不得不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等反剽窃系统,以此来检测论文的可信度。但笔者认为,这些检测系统的启用,不能不说是学术界的悲哀。

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我国音乐学研究中。细读《王光祈文集》,特别是他转攻音乐后的文献,缜密严谨,把他的学术研究推向了高峰,奠定了他作为开创我国近现代音乐学开拓者的地位。我们的音乐学研究者,不是也可以从王光祈的治学精神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吗?陈其射先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就王光祈的治学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作了深刻的分析。他在《深刻的思想启示——在王光祈音乐观下的后学反思》[5]一文中,就王光祈的治学精神与现今音乐学术界一些急功近利的研究方法、研究观念、研究成果作了对比分析。该文就王光祈的“进化音乐观”、“唯物音乐观”、“比较音乐观”3个方面的研究,对照近年有关类似音乐研究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文章认为,在音乐史学研究方面,王光祈是用科学的理论诠释了进化的音乐观,坚持客观实物为第一原则: “当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类推又次之。”[6]用这种朴素的唯物音乐观探求真理,吸收西方比较音乐学的精髓,确立当时独有的中西音乐比较观。但现今的有些人在进行史学研究时,却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想像代替逻辑,用传说代替史实,引用文献资料不注明,或者夸夸其谈,空谈阔论。该文最后指出:“后人不但要站在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之上前进,更应该不断反思、认真梳理前学之不足……更应该携手共进,共同使中国音乐在崛起进程中更加灿烂,在创造的进化中更加辉煌。”[7]

《王光祈文集》的出版,使我们有了向王光祈学习的范本。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一个由大到强的国家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更多像王光祈这样充满创新精神的知识分子,也更应该强调和宏扬他这种优良的治学精神。只有把经济建设与文化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协调地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而理论研究弊病却未能抑制,那些令人鄙视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有一天,当“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等反剽窃系统无用武之地,当我们的学术环境重返纯净时,我们将为之欢呼庆幸。

责任编辑:郭爽

参考文献:

[1]王光祈.东西乐制之研究[M]. 四川音乐学院.王光祈文集(音乐卷)[C]. 成都:巴蜀书社,1992.

[2]缪天瑞.建议出版王光祈音乐译著全集或选集[E].毕兴,苑树青.黄钟流韵集[C].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

[3]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J].音乐探索,2008(2).

[4]韩立文,毕兴.辛勤的探索者[J].四川音乐学院.王光祈文集(音乐卷)[C].成都:巴蜀书社,1992.

[5]陈其射.深刻的思想启示——在王光祈音乐观下的后学反思[J].音乐探索,2009(1).

[6]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 四川音乐学院.王光祈文集(音乐卷)[C].成都:巴蜀书社,1992.

[7]陈其射.深刻的思想启示——在王光祈音乐观下的后学反思[J].音乐探索,2009(1).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Wang Guangqis Spirit of Doing Scholarly Researches

Chen Dabo

Abstract: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Wang Guangqi provides us a good model for learning. Compared with Wangs rigorous spirit of doing scholarly researches as well as reconsidering the dishonorable behaviors and corrup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has an unquestionable far 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ollected Work of Wang Guangqi; Wang Guangqi; spirit of doing researches; enlightenment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