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从危机中迈步

2009-06-04 08:12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4期
关键词:产业园工业规划

邓 灼

2008,四川工业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上半年特大地震造成1.6万多户企业不同程度受灾,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牵连”,还未从地震中复元的工业增速再度掉头向下,低位踯躅;

2009,四川工业企稳止跌——从赋予拉动全省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重任,到借力产业振兴规划,再到“开门红”的预期;

这一切,为我们传递出积极强烈的信号——

工业经济:从跌落到回升

主题词:内外冲击企稳止跌重大机遇

记者: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将“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争取一季度见到实效,力争先于全国触底回升。作为经济的“火车头”和“主力军:工业被赋予了拄动全省经济的重任。请您首先介绍一下近期我省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

焦伟侠:开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工业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早、快、好”,即早预见、早谋划、早动手;决策快、行动快、见效快;组织好、实施好、效果好,着力加快重点技改项目开工、投产、达产,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节日加班生产,狠抓生产要素保障,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1月,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2.9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3.6%,2月,又增长198%,1—2月累计增长16.8%。这是在去年最后4个月连续下滑的情况下,我省工业经济第一次出现企稳止跌,全省多数市(州)工业经济开始出现止滑信号。

记者:很高兴听到“止滑信号”的出现,相信这会是一个很艰难的历程。请您分析一下在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目前的困难到底在哪里?

焦伟侠: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叠加在一起,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复杂性超乎寻常。地震造成全省工业16280户企业受灾,经济损失达1823.3亿元。尽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工业企业已有97.36%恢复生产,但灾后重建仍任重道远。而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过程,增长速度放缓,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价格下行的压力继续加大。在这样的冲击下,钢铁、有色、化工、纺织、装备制造业等市场需求不振,工业投资增幅回落,加上异常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对我省工业企业冲击巨大,最要紧的是这次危机的底在哪里,对中国尤其对四川的影响究竟多深并无确定的答案,一切工作都要在逆境中前进。

记者:在双重的困难面前,灾后重建和“扩内需”的宏观政策是否给我们带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呢?

焦伟侠:在危机的背景下,应该说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未变,政策扶植力度空前加大,我省和我国经济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内需逐步增大,一度过度倾向投资的取向正转向投资、消费“双拉动”,灾后重建、彩电下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对工业经济形成有力的拉动;二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去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0万亿元,我省也跨入万亿俱乐部的行列:三是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高储蓄率和高外汇储备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和高投资,经济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仍然很强;四是围绕我省“一主三化三加强”、“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工业强省核心战略,使工业站在了历史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有了跨越发展的势能和动能。“7+3”产业的规划使工业发展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方向、途径、方式和抓手。

从当前来看,我们还应把握三大历史机遇。一是世界经济的下行给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时机;二是地震灾害虽然损害了一些生产力,但为重灾区和全省产业重新洗牌、重新布局带来了独特机遇;三是扩大内需使我省以内需为主的产业获得了新发展、新拓展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良好开局:实现首季“开门红”

主题词:项目推进产业园区政策保障

记者: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有哪些措施力促四川工业取得“开门红:在止滑之后获得更大的提速动力?

焦伟侠:一年之计在于春。良好的开局,让我们树立起信心。我们长短结合、统筹兼顾。一方面,以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产业链重构推动“7+3”产业的转型升级,以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生产力布局整合调整,以“两化”联动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充分开放合作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从项目推进、政策和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力促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特别要提到,去年四季度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力促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加班生产为“开门红”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要重点抓好订单,力争4月现拐点,确保二季度增势不减,三季度纳入全国转暖大势,确保今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止滑回升,发挥好扩内需、保增长的引擎作用,為全国经济目标和四川新战略实现,多作贡献。

记者:我们知道,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必须依靠重大项目的强力拉动。同时,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给项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省在项目推进上有哪些进展?

焦伟侠:投资是重点,工业挑大梁。工业的投资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改造上,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首先有序有效地落实了国家灾后恢复重建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分别有703项和824项项目列入国家五部委和一部三省的规划。积极推动列入国家规划的3080项工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目前完成1192个项目,计划2009年重点抓好总投资2000亿元的1000项省重点工业项目。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及高技术产业化,加快组织实施1000项重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初步统计,全省1-2月500万以上项目技改投资达175.9亿,同比增长78.1%。

记者:日前公布的2009年全省财政预算安排明确,今年用于产业园区发展的资金总额达到5亿元。在这样的支持力度下,我省的产业园区建设有哪些规划?

焦伟侠:今年,我省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势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其中最引入瞩目的是,开始实施产业园区“1525工程”,并根据园区“五向”发展趋势,建立完善全省产业园区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各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目标管理。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安排了两亿元用于支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根据地震灾区实际情况,一季度把60%的产业园区资金下拨到位。加快对口援助合作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发展一批“飞地园区”,现已有3个飞地(共建)园区启动建设。

记者:四川工业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首季生产是关键。为了确保“开门红:出

台了哪些政策保障措施?

焦伟侠:我们先后代省政府拟草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工业首季止滑回升的意见》。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电解铝、氯碱、碳素、黄磷、电石、钢铁等产业的企业实施特殊时段电价政策。分五大片区召开银企对接会议,向当地银行推荐工业项目。支持各地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基金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3年。

产业振兴:给发展注入新活力

主题词:发展规划优势产业产业特色

记者:日前,备受关注的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陆续出台,这既给四川产业发展注入了信心和机遇,也同样出了一道考题,如何将我省的“7+3”产业规划与其相衔接,更好地为“两个加快”提供产业支撑?

焦伟侠:为将国家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我省“7+3”产业规划相衔接,我们着手编制实施了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个优势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拟在3年内在八个优势产业累计实施项目3190个,总投资6644.8亿元。

记者:振兴行动计划能否对小、散、弱的产业发展现状有根本性改变?请您简略地介绍一下这八大优势产业。

焦伟侠;是的。这一计划将在提升产业整体能力上有所作为。钒钛钢铁产业计划将着力打造我国最强的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基地;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轿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石化产业要实现油气化工上下游协调发展;纺织产业以棉纺织、印染、化纤、丝绸和服装等行业为调整和振兴重点;轻工产业计划中增加了中药、生物工程两大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将在2011年建成3-5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型有色金属企业集团;装备制造产业是目前最有希望率先突破千亿元增加值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计划提出把四川建设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记者:看得出来,振兴行动计划不仅立足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推进工业止滑促升,也著眼于产业长远发展。针对四川实际,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我们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考虑?

焦伟侠:我们尽量做到上下对接和远近兼顾,“两对接两促进”,既上对接国家振兴规划,又下对接“7+3”规划,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促进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坚持与国家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相结合;坚持与“7+3”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相结合;坚持当前产业振兴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与培育完善产业链相结合;坚持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力争在用好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保持住四川本身的产业特色。尤其是围绕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在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建设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形成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两个加快”和“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猜你喜欢
产业园工业规划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工业人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