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直通中南海

2009-06-04 08:12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4期
关键词:问政民意网民

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总人数超过2.98亿。互联网已经日渐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执政者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继去年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今年“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互联网,与网民直接谈话,引发网上、坊间民意涌动。这种中南海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更加贴近实际、顺应民意,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获得强大的新的推动力。

[焦点]

我有问题问总理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与普通网民在网上直接交流,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在网上“我向总理问问题”、“向总理建言”、“总理请听我说”点击率都非常高。2009年2月28日下午3时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普通网友在线交流长达两个多小时。网友向温总理提出的各种问题超出了30万个,页面访问量达到了2.37亿次,100多万人同时观看了当时的视频直播。另外,这场访谈的访问人次达到了4478万,还有4万多个手机用户也提出了问题,这一个个庞大的数字背后足以看出民众与政府领导进行沟通的愿望是多么地强烈。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接收政府的声音一贯是来自于传统媒体,能够直接向国家领导人反映诉求的渠道比较少有。“这次总理在线交流是总理的一个想法。”新华网副总编辑白林回忆说,“总理是特别亲民的,他也希望能通过互联网更直接地、更大范围地去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去听取民众意见。”

这次主动提出和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正是总理一贯关注民意,包括网络民意的一个体现。“当然在这个特别的时候,我想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个是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的经济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这个时候政府特别是总理一再强调,要凝聚民心。这让我不由回想起当年美国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罗斯福很多次炉边谈话。我觉得总理这次和网民的在线交流,应该说在互动的方式上、交流的真诚上超过了罗斯福谈话,因为他是一种双向的沟通,真正是一种亲民的谈心,用心的交流。”北京大学教授王锡锌说。

事实上,每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已经成为“两会”期间网民与上层互动的“重头节目”,网民关心国计民生,踊跃发言;政府重视网民的提问、意见和建披,答复掷地有声。

在2005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动情地说:“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

在2006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又一次说他登录了新华网,了解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他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在这次两个多小时的在线交流中,温家宝就教育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改革、灾区重建、反腐倡廉、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兩岸关系发展以及个人工作生活等情况回答了网友提出的问题。温总理最后说:“我也是一个67岁的老人了,我愿意通过我的话,通过我的行动,通过我和我们政府制定的政策,给全国人民以信心和希望。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好,但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

“从网络上各种各样民意的表达来看,表明了民众对于国事的关切,而总理在线与网民进行交流,并且在交流中释放出平等、真诚、实在的精神,让人动心,让人动情,让人动容,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种共和国总理与网民的所谓官民对话,不如说是一次在特殊时期进行的一种非常真诚的公共交流。”王锡锌教授如此评价。“我觉得我们慢慢地将会适应人民公仆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惟有平等,惟有真实,惟有平常,才会更加有效。”

2008年,依托互联网的强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也风起云涌,从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到南京天价香烟局长被立案调查,再到公务员“出国考察门”,网民一次又一次显示了巨大的能量。中纪委也肯定了网络监督的重要作用,他们表示:网友提供的线索每天都有专人进行汇总和归纳,经查证属实的将及时处理。

有评论指出,公众高涨的网络表达热情,与官员日益增长的重视意识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已构成推动中国民主进步的一道亮丽风景,网络媒体成为开往中南海的直通车。

而日前公布的200b年度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也证明了这种论断。评估结果显示,2008年政府网站普及率不断提高,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鞑到百分之百,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1%。

综合央视、新华网

创建一种民主的机制——谈网络问政与公民参与

郭虹

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舞台和政治窗口——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向。2009年新春伊始,一个新的名词进入中国的社会话语一网络问政。与往年的“两会”相比,今年网络上的“E两会”更加引人瞩目,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国是家事问政于官: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官员也开始学习在网络上回应公民的诉求,就政事民生问计于民。有人说:2009年是网络政治元年。这不仅是由于各大门户网站在“两会”期间继续开设“问政议政”类专栏,更在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省各部大员政要也亲临网站,与网民直接互动交流,对“两会”期间的网民意见给予了积极地回应,使延续了近3年的“网上议政”成为现实中政府和公民共同参与的“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是中国网民履行公民责任、关注国计民生的一种新的社会行为:而党政官员利用网络回应网民质询也体现了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提高。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近年来,很多党政干部或上网站与网民互动,或直接在网站上开博客,或利用网络述职、评估考核,充分利用互联网实践科学发展观、传达执政党的理念、阐述解释政府政策,汇报政府部门工作,回应网民质询等,既给广大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不同利益矛盾的协调提供了新的形式,也给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新空间。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由于社会体制的改革滞后、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形成落差,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开始形成,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随之产生,基本民生需求的保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需要更多的渠道,各种利益矛盾的协调也需要更多的解决途径。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平台,给公众表达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据调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2.98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网民也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新群体。需要强调的是,从2007年的网民打虎、2008年的网民缉贪、到2009年的网民问政,中国网民不但积极地表达诉求,也在积极地参与行动,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公民意识。这种具有公民意识的网民文化是我国当前“网络问政”的社会底蕴。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看到这一新趋势,及时把“网络问政”纳入我国公共事务及社会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制度体制。要使已经建立的各级政府网站成为“问政”的窗口,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就必须具有网络交流沟通的能力,各级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就要把“回应网民”纳入工作日程,回应网民也不仅仅只局限在“两会”期间。只有党委政府重视,认真回应网民,才是尊重公民、尊重民意,才能发挥“网络问政”的积极功能,纠正直至克服难以代表民意的“参政”和没有多边参与的“议政”现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执政党的与时俱进,需要政府的透明公正,也需要全体人民公民意识的增强。网络空间的平等性,打破了日常世间的各种束缚,形成了特殊的民主氛围,不但有利于政府和民间的上下互动、官民互动和党群互动,也使公民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表达诉求、问责政府、履行公民责任;使政府能够更直接体察民心民情,回应民意,纠错防偏,体现服务职能;使执政党能够以更有效的形式“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贯彻落实党的宗旨,提高执政能力。“网络问政”作为一种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新形式,将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和强劲的发展推动力。

本文作者系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猜你喜欢
问政民意网民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