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2009-06-04 08:12袁宗勇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新区家园城乡

袁宗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已经成为基层党建的一个创新课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像成都高新区这样地处西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成都高新区原有的城乡经济基础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村全部拆迁,农民向社区集中居住,产业向园区集中,社会结构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关系逐步进入整体协调、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就是要以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为龙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现实动因: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的同时,基层党建工作开始面临新的变化因素。一方面,社区党建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农民集中入住社区,社区党员、党组织迅速扩大,社区的流动人口和流动党员不断递增,社区党员结构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统一的党建平台来支撑社区党建工作。以成都高新区为例,目前辖区的社区党组织有127个,党员5141人,占高新区党员总数的50%。另一方面,非公经济党组织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力量。随着大量非公经济组织的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和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并与所驻辖区的社区工作、党建工作整合,企业党建与辖区社区党建、学校党建的互动性、交融性逐步增强。为适应党建服务个性化、纵深化的发展需求,客观上需要创建一个新平台,提供载体保障。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紧扣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建立“阳光家园”党建实体平台,整合企业、学校、社区等多方党建资源,深度挖掘党建服务功能,初步建立了“资源整合、功能融合”的区域党建统筹格局。

初步探索:打造统筹平台,构建统筹体系

成都高新区顺应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趋势。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对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的活动方式等进行了调整改革,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工作基础。

首先,打造一个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平台。

阳光家园,是成都高新区按照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思路,在街道社区建立的一个“党建资源集中统筹,党建功能深度融合”基层党建实体,其功能定位是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两新经济组织。目前,按照每5平方公里建设一个“阳光家园”的目标,高新区先后建立了6个“阳光家园”。在硬件建设上,每个“阳光家园”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设立了阳光党校、阳光讲坛、阳光在线、爱心超市等12个馆室,提供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组织成立审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两新”党组织孵化、主题实践活动及贫困党员帮扶等20余项服务。在软件配套上围绕“阳光家园”建立了三大活动机制和四大服务体系:即以“阳光家园”为载体,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扶贫帮困三大机制;以“阳光家园”为核心,形成辐射党员、党组织、辖区企业、辖区群众的四大服务体系。在组织架构上:”阳光家园”与社区服务中心并列于街道党工委之下,两者互相协作,全面负责辖区党务工作。在经费保障上:由区、街道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按照“财政扶持一点、党费划拨一点、社区支持一点”的方式,确保了“阳光家园”的经费来源。在运行方式上:由社区党支部牵总头,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党员为骨干,群众和企业主动融入”的长效机制。

其次,建立一个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

建一个“属地化”的网络管理体系。按照“生产经营场所或工商注册关系在哪里。党组织关系就隶属哪里”的原则,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属地至各街道和社区,帮助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建立了“社区一街道一党工委组织部”分层次的网络管理体系:对于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成建制、规模较大的企业,由组织部指导其成立党委进行管理:对于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100人以下的企业,由属地化后的街道党工委指导成立支部或者党总支进行管理:对于党员数低于3人的企业,由各街道“阳光家园”根据辖区情况成立联合党支部进行管理。

建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成都高新区先后从机关部门、街道抽调数十名熟悉党务工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经过组织部统一培训后,分别联系企业、社区、学校开展定点的党务促进工作。每一名联络员负责联系30余家企业,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党务工作。2006年以来,党建联络员共走访企业500余次,先后与300余家企业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年组织专题培训会两次,近百家企业参与培训。

建一套“五星级”的党员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党建管理整合于党建服务中,形成了一套“服务党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三个服务”体系,制定了领导干部与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结对子帮扶办法,组建了一支“高新区阳光家园党员服务队”。由组织部牵头,从各街道以及人事局、国土局、规划局、经发局等单位抽调熟悉相关业务的党员,组成“党员服务队”,主动前往企业、社区,收集基层问题,从党建口推动解决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初步成效:突破党建条块分割,实现城乡统筹

党建平台实现统筹,党建资源实现共享,党建活动实现共联,党建载体实现融合,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党建格局在城乡统筹的深入推进中得到改变,成都高新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从硬件统筹向功能统筹、软件统筹、体系统筹转变。统筹后的基层党建为非公党建提供服务,让广大党员有了新的学习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便捷服务。

成为党员群众的社区党校。各街道在“阳光家园”开办“市民学校”,提供网络应用、就业技能专题培训,去年开班29期,培训1117人,帮助170余人实现再就业。在“阳光家园”开设阳光讲坛,举办党员培训班,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为辖区企业和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培训平台。去年,开班10期,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800余人。

成为党员服务的第一窗口。党工委组织部将组织关系转接权限下放至“阳光家园”,党员可直接凭党员证、组织关系介绍信,在“阳光家园”一次性办理完毕相关手续,不再层层转批。在“阳光家园”,每位党员都会有一张“阳光卡”,党员参加党内外活动,在“阳光卡”进行积分,凭积分在阳光超市免费购物。持党员证的流动党员,可在阳光家园参加组织生活,参与志愿者服务。

在街道社区设立了非公经济组织服务窗口,提供“一条龙”党建服务。所有非公企业,在一个窗口送件、一个窗口取件,在一个党建平台,即可办理完所有党建事务。2008年,先后有118家非公企业新建党组织,硅宝科技、颠峰软件、索贝数码等190余家企业参与到社区的“共联共建”中。

成为党员群众的温馨之家。各街道“阳光家园”开通了阳光热线,为辖区所有党员群众提供扶贫帮困和志愿者服务。在每月10日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爱心服务日”活动,为近5000名党员群众提供健康检查和惠民服务。通过“爱心超市”和“爱心基金”,集资19万元,为51名贫困党员提供资助。在“阳光家园”的谈心室,累计接待党员群众来访12300余次,为民办实事700余件。

成为共联共建的桥梁纽带。利用“阳光家园”平台,与辖区内的学校联手共建,组织学校的党员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免费为青少年辅导功课;与企业签订合作计划,开办就业技能培训班,开展电器维修惠民活动;与驻区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智力支持小分队”,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社区党建与学校党建实现了资源整合、互动双赢。

猜你喜欢
高新区家园城乡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城乡涌动创业潮
绿家园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