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

2009-06-15 07:25贾世荣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阶段交流精神

贾世荣

一、探究学习的内涵: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热衷于探究是科学家的基本性格组成,也是儿童的天性。从这点看,科学家很像长大了的孩子,所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不仅是为了增加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也是在成就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很重视从“疑”中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讲究“启发性”。著名的《论语》一书记载了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大多是学生提出问题,孔子予以回答。这个传统是应该很好保持和发扬的。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学科教育中是这样定义的: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问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式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所谓的探究学习,即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以探究学习是学生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

二、探究学习的特征:

1、问题性。探究学习通常是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载体。学生首先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着手调查、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中,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综合性。探究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更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克服分科学习对人才培养的弊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开放性。探究学习打破了书本、教室的壁垒,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这种学习内容的开放,也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开放,在开放中带来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

4、主动性。探究学习凸现孩子的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展示。

5、活动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6、互动性。探究学习是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为了问题的解决,需要调查、采访很多人员,这必然产生了探究者与被调查采访对象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是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互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组成合作群体的个体间,必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探究学习的步骤:

根据中、西方发达国家各科教育经验总结和改进的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列出探究式教学所包含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推测和假设;设计实验;寻求证实;信息和数据处理;获得结论和表达。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探究教学的主要步骤,在图2中强调了要从儿童原有的概念(或想法)来提出问题,探究的内容围绕有组织的知识进行的,围绕儿童的概念的建立和改善来进行的。

四、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方式的教学策略

探究是一种心里倾向和行为方式,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具有这种潜能。教师的责任就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处于探究的活动中。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文章内容:

探究学习需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因而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包括怀疑精神、探究精神、求实精神三种。怀疑精神,即探根究底的精神。怀疑是创新的起点,如果哥白尼不怀疑“地球中心论”就不可能创立“日心说”,就不会打破上帝造人的神话。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敢于向书中、向教师、向生活的各种现象质疑,怀疑才会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探索精神即多方探索,寻求答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求实精神即求真唯实,追求整理,反对迷信权威,唯实即实事求是,对所探究的问题,如无把握不要轻易上结论。

3、指导学生实施好探究过程

探究学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交流阶段。

(1)问题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问题。提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

(2)计划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安排好探究活动的计划,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分好探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制定出活动计划,要注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研究阶段。这个阶段是具体的研究探索的实验,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条件上的帮助,策略上的指导。

(4)解释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得出结论,拿出研究成果。这个阶段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升华对问题的认识。

(5)交流阶段。这个阶段是小组问题的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汇报的同学,将探究成果解释清楚;二是引导所听的同学,注意应就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提出质疑,请汇报的同学给予说明。通过交流,不仅要使学生提高认识,同时要学生学到新的探究方法。

总之,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和设置环境,但进行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能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最终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情况和努力。

猜你喜欢
阶段交流精神
如此交流,太暖!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虎虎生威见精神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拿出精神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