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2009-06-15 07:25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技艺人格效率

曹 丽

《内容摘要》一个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素质,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的人格、思想和技艺等方面的综合。

《关键词》人格 思想 技艺 效率

一、人格与效率初释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人格,用人格的力量征服学生。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吗?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教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之理解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1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做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当用自身魅力去吸引学生,、愿意向学生说心理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教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的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旧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正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变革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速度之迅猛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若思想僵化,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

反感。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就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出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安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若逐段讲析,肢解课文,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者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若注重朗读、设置随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从而深刻地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章,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生活和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在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广,所以语文老师就成为一个“杂”家。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活水,才以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一条广阔的语文教之路》,1992年二期。

猜你喜欢
技艺人格效率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