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德修养振兴农村教育

2009-06-15 07:25刘吾远彭桂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师德力量教育

刘吾远 彭桂娇

在充满着竞争和挑战的新时代,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取决于教育,振兴中华在于教育,振兴教育在于教师。师德是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综合表现。师德修养不但要同教师自身素质联系起来,还要同整个学校教书育人工作联系起来,同时代的发展脉搏联系起来。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才能得以实施,振兴农村教育就有希望。

一、师德修养要贯穿思想性

思想性是师德修养的核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两大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工作中必须经常进行政治学习,保证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向。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是知识海洋中的标航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在自己胸中有一盏明灯用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青少年儿童天真单纯,模仿性强,可塑性也强。我们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规范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言教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塑造新人。教师的劳动如蜜蜂采蜜,似园丁耕作,教育工作是无止

境的,教师的工作是艰辛的。教师控制自己工作的职业道德必须以无私奉献作为基础。

二、师德修养注重情感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向上的力量。做一个爱的艺术家,有时是做一位深沉的严父,有时又必须做一名博爱宽仁的慈母,爱的力量会使贫瘠的土地长出参天的大树。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交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教师用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向你敞开心扉,说心里话,和你亲进,和你交朋友,也乐于接受你所讲的道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及至“乐其道”。同时教师锐意进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对“学困生”用爱心唤起他们的良知,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发启迪,使其回到集体当中和大家一起进步。教师的情感应该是稳定而健康的。沉稳的性格是一个教师情感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师德修养应具备示范性

示范是以正面人物为榜样去影响学生端正品德的一种方法,用榜样进行示范,其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通过语言教育学生,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更多的是通过身教实现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对我们要求更高,更能增强教师的威望,从而形成了教师教育学生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做人和做事。教师还应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及有关学科学法的理论知识,努力探索,掌握教学规律,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现代化教育手段开拓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优雅庄重的外在形象,高深渊博的专业知识,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的精神风貌,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四、师德修养要把握时代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他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掌握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和指导学生朝着时代潮流所需的方向发展。反之不思进取,固守老本,观念陈旧,知识贫乏,就会落伍于时代,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失去教师那原有的“五彩光环”。新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构建创新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中缩短我们的时间,缩小我们的世界。教师这种思想与观念是对学生产生力量的源泉,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着的师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导力量,经常地、持久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能在教师身上唤发出共产主义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及奉献精神,才能表现出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师德之师,有师魂之师,为人敬仰之师,为人崇拜之师,也就能够负起培育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

总之,为振兴农村教育,培养新世纪基础人才,需要我们有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谋求主动发展,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为今日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师资力量,从而达到振兴农村教育之目的。

猜你喜欢
师德力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