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思考

2009-06-15 07:25廖家魁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黄河信息技术教学

廖家魁

摘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路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发展学生能力,正在教育工作者中形成共识。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对于促进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的变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地理教学中的整合是将计算机的应用于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作为工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育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柏拉图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地质灾难”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录像片。地震时的隆隆响声,山崩地裂、高楼倒塌;火山喷发时的高温岩浆使线路上的一切物质化为灰烬;泥石流这种山区的非凡洪流沿山体表面奔腾而下,冲垮农田、村庄……。这一幅幅形、声、光、色相结合的活动画面,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地质灾难发生时的一幕。它以新异、生动、有趣、多样的信息,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重力,激发了他们急于想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灾难的成因、分布等知识。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课的教学环境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海洋之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熟悉,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高认知内驱动力,促进积极思维,能产生积极作用。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例如: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出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

旧孟津;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三、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

四、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即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岳会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初探.[J].2006-9-27.

2.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J].2007-9.

3.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J].2008-7.

4.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效果.[J].2008-6.

猜你喜欢
黄河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