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2009-06-15 07:25赵淑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实施信息技术

赵淑芳

【摘要】:21世纪的今天,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施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两个平台呈现在广大教育者面前,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与内容的一个基本的定义。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谓“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进行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这种新的认知手段的全新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那么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第一:信息技术课教学要积极主动地与各学科融合

从学科的基本属性上讲,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科既有其独立性又有与其他学科的相容性。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是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无论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还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WORD的教学中,一定有语文学科的内容;在EXCEL中包含数学学科的知识;在图画和PowerPoint的中有美术学科的基础。信息技术课只有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使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苍白枯燥。如在教学生学习WORD的过程中让学生输入本学期学的古诗文、精彩的课文片断、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在电脑上写短文等;在学习画图、PowerPoint时须充分考虑学生所掌握的美术知识而制定学习目标,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手段,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器和催化剂。“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努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佳化。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教学或学习的辅助手段,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由于信息技应用的介入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这一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展示型教学

教师利用计算机或网络以一定的文档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如文本文档的输出、演示文稿的放映、一段视频或者音频文件的播放、学习资源的展示等。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比如语文教师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自然教师让学生欣赏荷花的快速绽放过程、音乐教师让学生倾听森林狂想曲……它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以恰当的媒体形式展现出来,使之更加形象生动。又如在教学生制作新年贺卡时,教师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精美贺卡,然后演示一、两种贺卡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再让学生进行制作。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提高课堂效率。

(2)资料型教学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借助某些学习软件或从网络上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完成某项特定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或个别汇报);学生依据教学任务,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然后在网络论坛中展开生生讨论、交流并进行介绍词设计等活动;最后,学生表演、师生共赏,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3)拓展式教学

把在课堂内还没有完成或者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予以解决。例如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环保方面的资料,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地球的未来》小报设计制作,以邮件方式提交作业或参加在线交流活动等等。

恰当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会使教学活动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这一层面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和乐于应用。因此,在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或学习活动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智能发展。

第三:运用资源平台,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1)教学系统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依托该平台进行,而系统本身不提供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管理软件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师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系统广播、个别辅导等功能,并通过系统提交、批改作业;教师利用BBS、聊天室等技术组织一次《讲文明,树新风》奥运精神专题讨论活动,这也是利用现有技术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

(2)教学资源平台

教学内容通过软件平台呈现有序、系统化的特点,立足于知识点的分析与应用,在知识层面上有所拓展,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服务。如教师开发的教学课件,它包含有“旧课复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拓展思考”“测试反馈”等相对完整的功能结构,课堂上学生通过使用该软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大致掌握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利用某些考试管理系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学习。

(3)学习资源平台

通过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或模拟某些学习情境,整合相关资源并进行专题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平台可以是某些专题学习网站,基本栏目有“教学设计”“学习资源”“作品展示”“讨论社区”等,学生可在网站上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含小组合作、在线讨论等形式),并把学习结果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在网站上。例如在自学英语单词的时候,教师可利用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来制作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当学生把鼠标指针放在一个英文单词或在这个单词上单击鼠标时,旁边就会出现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及读法等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看资料来自主学习,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效。

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留给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综合能力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促使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这就给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变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中,我们要从课程整体论和系统论来考虑,以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作为主要特征,从学习资源开发及应用到信息化课程开发及应用,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制定和实施,都大力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并建立起新型的教学结构模式,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信息化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标,实现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推进整个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有效进行。从而培养出既具有高信息素养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21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实施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