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09-06-15 07:25张晓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张晓莉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才能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

当今时代,学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并将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修养与扎实的知识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应该有对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和正确把握能力,较强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有自由发展的个性和健康的体魄,勇于和善于创新,能够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困难和压力;应该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人类造福;应该有在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意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一、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教师不要再把风华正茂的学生当作“录音机”或者“容器”,而实行灌、挤、压;而要相信学生是会思考、会自学、会创新、智力相当的群体进行疏、导、引;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由管束走向指导。教师不要再经常以“领导者”和“家长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要求学生言听计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因而,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高中就如一张白纸,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想象天地,有一片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花,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新的教学质量和效益观,就要更新教师一桶水的观念,用活水理论取代一桶水理论,要终生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知识,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是理论的探索者。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确立新的教学评价观,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永不懈怠;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为教学摸清底数,不能把教学评价变成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简单工具。

二、实现教学民主、形成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科本来是灵活生动的,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自己首先应有创新意识,改变单纯做一个“搬运工”的做法,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像力,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整齐划一,不对学生做过多的约束。教师还要容忍不同的意见,支持不同的见解,给学生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容忍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让他们体验失败,从而达到追求探索的目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可是,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惟师是从的思想禁锢一一学了写景的文章,学生一定要牵扯上“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写文章的段落大意必须来“标准”的:列提纲一定是“大括号式”的;写某某做了好事,那一定得想到雷锋;写关于老师的文章,学生往往会写教师批改作业到深夜,我病了老师到我家给我补课;写事,只能写有“意义”的事;写人只有写“心灵美”的人……在这样“规范”、“标准”的“语文教育”下,学生循规蹈矩,思想僵化,哪里还有半点想象力、创造力可言呢?

三、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尤其要在改革教法、优化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因为再好的教科书,要通过学生钻研、消化才能掌握;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也发挥不出效益。语文课要保证学习的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理解语文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要消灭机械重复、主次不分、满堂灌输、以讲代练、以讲代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分析的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在处理“导”与“学”的问题上,更应重视“学”,学生的自学时间要充分保证,学习面要尽量宽泛。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统得太死,课程安排得太满,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涉猎广泛的知识。

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应通过共同的仪式、宿舍生活和项目小组、兴趣小组活动、重大事件研讨会、讲座、多元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联系,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鄢吉.关于提高质量与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2007.10.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2005-4.

3.张玮.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教育为主.[J].2008-7.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