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训练指导语文探究

2009-06-15 07:25谭木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白杨自然段探究

谭木宗

语文新课标“总目标”4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笔者在课改实践中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维训练,是指导语文探究活动的好做法,能使语文探究有路可循,又有好的学习效果。做法挺简要:

一、将训练求同、凝聚思维运用于语文探究

1、在概括文意,归纳写法特点中进行求同凝聚思维训练。例如:教学《背影》(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概括2、3、4、5自然段层意时,可让学生思考:(1)4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层意思?请把归属同一层意思的自然段划分清楚。{提示:主要讲了两层意思:a、写家景惨淡;b、写父亲的仔细关照。2、3自然段同属写家景;4、5自然段同属写父亲的关照。}(2)这几个自然段内容与下文描写父亲背影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它们同属于什么写作手法?{提示:这4个自然段内容都是为下文我看见父亲爬站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感动得落泪作铺垫,它们同属于“铺垫”的写作手法。}

2、在辨析同义词中进行求同思维训练。大家知道,同义词之间实际上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们要了解其同就要用上求同思维。

二、将训练求异发散思维运用于语文探究

1、在同一篇课文学习中的运用。例如:不同段落中的不同含意;同一篇文章中不同写作方法的使用,都是在求异思维指引下去寻找、去经过比较弄明白的。还以《背影》说说,全文可分三大段落,各部分大意自然各不相同;全文主要用的写作方法就有倒叙、铺垫、反衬、烘托、白描等。

2、在多篇文章的学习比较中运用。例如:同用了白杨树的题材,《白杨礼赞》中心是赞颂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上进、坚强不屈的北方抗日军民的形象及其精神意志;《白杨》中心是表现扎根边疆的知识分子不怕艰苦像白杨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并且后继有人,不断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精神风貌;歌曲《小白杨》中心是歌颂像小白杨一样坚强挺立为祖国边陲站岗放哨作奉献的解放军战士形象。

3、在辨析同义词中运用求异思维找出同义词同中之异的区别乃至细微差别。例略。

在语文学习中,探究课文的内容与写法均属于研究他人的东西,属于后视思维。然而,光是进行后视思维训练是

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前瞻思维即创新思维的训练。

三、将求同、求异思维训练运用于语文创新性学习的综合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以所学课文为借鉴范文,写一篇同文体的作文。这当中要求合符范文体裁,要用求同思维,但文章要写成自己的东西,又要用求异思维。

2、指导学生结合各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进行文学采风或收集某方面专题内容或讨论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然后写成文章诗歌或专题报告、专集小报,带到课堂上来交流等。例如:学习了《桥梁远景图》(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一文后,我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了对“桥”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我给学生一周的课余时间,布置他们作以下几方面的活动:①从工具书中查查有关桥的知识,然后去搜集有关桥的照片、图片及说明文字等;②回想一下自己读过的有关桥的诗文,搜集有关桥的对联、谜语、成语,有关桥的传说或故事,从中感受桥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体会桥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③搜集社会上或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人们公认的起了“桥”的作用的事件,从中体会桥的沟通交流的作用;④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桥”的认识和思考及我们对“桥”的需要。⑤把自己或小组进行活动探究的结果写成专题报告或编写成手抄报,拿到班上作交流评比。几项要求中,我强调重点留意③④⑤几项,尤其是希望能完成④⑤两项要求,因为它是在此次探究活动中属于创新思维训练突出的项目。而其它项有可能会因环境条件问题,使条件差的学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在一周的课余短时间里搜集不了多少东西的话,认真读好单元所附诗文与插图,也可以进行④⑤点的创作活动。结果,有些条件好的同学是搜集到了一些有关“桥”的知识及典故资料,对桥文化有不错的认识。比如有同学搜集到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方面的颇为丰富的资料,像什么木梁桥、石梁桥、石拱桥、竹索、铁索桥等各种桥的代表桥及它们中所流传的诗文典故,譬如陕西西安的灞桥,被称作“销魂桥,”古诗中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句;晋江的安平桥跨海五里,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等。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差些,但他们认真思考,也有同学写出了认识深刻有新意的好作文,如有两位女同学在她们的手抄报里写了一篇意思颇为深长的小文,题为《心灵之桥》,文中强调人际交往要彼此都坦率地打开心锁、敞开心扉,用热情感染对方,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由此来架起心灵之桥——从心开始沟通。这确为认识深刻的好习作。还有些同学发出了:“老师就是引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的桥梁人物”,“我们学生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各方面的对社会人类有用的桥梁人物,以助度人们解决困难,助度人们得幸福”。这些可谓都是含意颇深又有创意的好认识啊!

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寻找同一题材内容要用求同思维,由这一题材联系引申开去,并写出自己的联想想象之作,即要更多的用上求异发散思维了。实际上,在语文教学探究活动进行的思维训练中,求同凝聚思维与求异发散思维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在使用它们时,却往往是要结合在一起来用的。例如辨析同义词,就不能光说其同处而不说其异处,反之亦然。不管是后视思维训练还是前瞻思维训练,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往往是交错结合起来共要用到的。

近年来,我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将不同方式的思维训练用于指导语文探究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好的语文成绩。当然,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探索,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充实、深入。本文所述指导语文探究的做法,谨算作本人交出的一份课改答卷,希望能给同行们的新课程课改教学有所补益。

猜你喜欢
白杨自然段探究
白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白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美丽的秋天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白杨 西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