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学生多一些主见了吗?

2009-06-15 07:25李喜顺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主见思维习惯观点

李喜顺

“你们必须按照我的思路去考虑这个问题。”“你们懂什么,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只要遵照执行就可以了。”“你们还小,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听我安排吧。”……以上这些话通常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说的。其实,虽然我们面对的虽然是一群小学生,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往往有自己的主见,我们不能让学生保持沉默,要让学生多一些主见。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造力必须从小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从小思想解放,敢想,敢说,敢做。但我们学生中“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人云亦云”的现象非常突出,这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潜能、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如何根治这一顽症,我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个人的见解,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验证自己的看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

首先,提倡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争论、辩论。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道练习时,当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之后,问其他学生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大家都点头认同,但问及原因时,他们却无以应答。思考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相信那位成绩好的学生比自己强,认为他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答案与他不同,那一定是自己在哪儿出了问题。如此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极力倡导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争论,乃至辩论。教师加以调控和指导,对其中观点有错误的学生,也要对其胆量、意识和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热情地鼓励,同时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验证自己的想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汲取错误的教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其次,鼓励学生向老师指正错误、质疑和问难。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学生发表完一个正确的观点之后,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随即反问,虽不说出反对的字眼,但语气、神态都表明是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的。然后在去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察言观色,很少有人同意、支持那位同学正确的观点,来批评指正老师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统课堂”,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学生盲目地顺从和服从。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把老师看成他们群体中的一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热烈讨论,无所顾忌。学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有时听起来很荒唐,甚至是不可能的事。但在这样的问题里面,往往闪烁着学生求异创新的智慧火花。加之,老师也不是无事不晓的圣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免把握不准。所以此时,教师切不可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的问题主观武断地给予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责怪提问题的学生,而要妥善处理,以产生一种良性互动,激发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质疑,并通过质疑问难,亲身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尝试组织学生评学评教。

有部分学生,其思维方法、学习经验非常之好,值得推广和借鉴。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总结失败教训,推广成功经验,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又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上丰富了“教学相长”之内涵。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要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有心人,要始终如一地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要求,使其受到鼓舞,并充满信心地尝试和思考人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

猜你喜欢
主见思维习惯观点
主见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