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加强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

2009-06-15 07:25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报效祖国道德行为品德课

付 琳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能否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是思想品德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才能使道德行为的引导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使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避免口号式、标签式的“空对空”现象。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道德行为的引导形式要多样化

1、明理导行。晓之以理是导之以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以理服人,并从“讲道理”开始,让学生充分掌握

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如在教学《立报效祖国之志》一课时,本人设置了如何学好各门功课一环节,通过讲授苏步青之所以知识渊博,取得巨大成就。使学生明白是因为他小时侯学习不偏科,能注意各门功课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进行数学研究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并报效祖国。让学生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他小时侯只钻研自己喜爱的数学,他会有此成就吗?为什么?通过正反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偏科的危害,体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就为学生的行为实践指明了方向,这就把思想政治课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2、规范导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它把思想品德各册教材的内容更具体地用于指导实践。所以结合《规范》去加强道德行为的指导,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在教初中思品人民版七年级《我们都有玩的权利》一课,就可结合《规范》的要求引导学生明白:健康地玩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无害原则②适度原则③安全原则。否则我们就不会玩,就会被不健康的玩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玩。

3、表演中加强道德行为的引导。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的确,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教学《融入新集体》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珍惜集体荣誉?让学生表演小品大扫除后,值日教师检查卫生,八(1)班王明同学发现自己班的卫生区内有一张废纸,为了班级荣誉他一脚把纸踢到了八(2)班卫生区,演完后让大家讨论评价这样的行为。在评论中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加上老师的点拨、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就内化为道德要求并通过行动外显出来。

二、道德行为的引导要体现自主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根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要增强学生的角色经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要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丰富道德体验,形成道德习惯。如教学《立报效祖国之志》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古往今来有崇高志向的人物事迹,又对自己进行了教育,也切实体会学生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之后,每周一前演讲便成了学生期待、向往的活动,他们的道德行为也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深处。

三、道德行为的引导要讲实效性

增强道德行为的引导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道德行为的引导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对其行为实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学《融入新集体》中,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寻找机会,而是告诉学生对集体有利的行为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道德知识处理和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总之,只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现状出发,用心掌握道德行为引导的尺度,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2、道德行为的引导过程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品德现状,备课时要把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教材有机结合,上课时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的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教《立报效祖国之志》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环节:如何学好各门功课,我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偏科的现象,组织并引导他们讨论“只学好语文数学就行,其他副科无所谓。”这样的想法正确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明确了学好的重要性,并因此增强了学习动力。

四、道德行为引导的途径要网络化

思想品德课的导行途径要一改以往各学科“闭关自导”的状态,为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空间。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与班会、家庭教育、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形成道德行为引导的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1、道德行为的引导应与班会相结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就必须结合周会、班会,把课内“播种”与课外“培育”相结合。

2、道德行为的引导还要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因此除了课堂学习、班会、周会强化之外,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校密切合功,共同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道德培养,如考虑到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小皇帝”、“小公主”状况,考虑到多数学生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普遍较差,在讲授《如何孝敬父母》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如何做父母的好帮手一环节,我便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督促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老师中强化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3、道德行为引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也是道德行为引导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如教学《保护环境》后,我将学生带到垃圾场,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实际分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变了他们随手乱丢垃圾的坏习惯,激起学生爱护环境的热情。

总之,在道德行为引导上,想方设法打破以前课堂上的说教,使道德行为的引导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猜你喜欢
报效祖国道德行为品德课
中华儿女 报效祖国
张家坤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党校求学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