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09-06-15 07:25华芳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建构新课程有效性

华芳芳

一、课题涵义

新教育理念的六大行动,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理想的课堂是让教师体验挑战,让学生享受学习并且享受学习快乐、享受学习成功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首先是有效的,更是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涵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引领全体学生在有限时间的课堂内,通过有目的有机划的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获得精神文化传递、学科知识传授;获得情感交流和智慧培养;获得个性塑造和灵性生辉,实现有效学习的理想课堂。

二、理论依据

(一)新教育实验理论

新教育实验的实践经验已经充分告诉我们构筑理想的课堂,追求理想教育以推动素质教育实践的创新。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让新教育实验的“人”学生、教师和父母等放在同一教育平台之上,以实现现时目标与终极目标的融合。明确提出了“五大理念”,就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开始关注课堂上的教师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等问题。事实上,小学教育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从老师教的累和学生学的苦且没有真正得到有效发展的问题中解救出来,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丰富发展新教育实验的有效课堂实践经验,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有有效性理念,探索实现小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二)通过改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在有限的单位学习时间内,促进有效学习结果、学习质量的生成,构建充满智慧、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的机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

(三)通过小学各学科领域的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合小学各学科特色的有效教学技术,促进学科专业化师资的形成。

(四)通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以达到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促进学校高质量办学目标实现。

四、主要内容

(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的研究

1.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把握课堂结构

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整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整合教师学习方案设计与学生课堂学习需要,整合师生互动交往与教学过程本质,建构新的课堂学习模式。把握课堂学习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

2.运用有效经验,自主生成新知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充分的兴奋和活跃起来。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根据学习需要主动进行已有经验的有效改造,生成新知,为有效落实课堂学习新目标服务。

3.注重有效体验,积累学习经验

保证课堂教学能有效的进行和有效的完成,注重有效体验是必要手段之一。课堂上依托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加强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使其获得思维加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促使学习体验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从而在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同时,又有效储备了后续学习新经验。

4.创设开放环境,强化个性体验

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是解决学得怎样,效果如何的前提!新课程改革中,使教学更加开放民主,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对话,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交流合作,疏通多方位的信息通道,在质疑中思辨,在对话中明理,在合作中建构,个性体验获得充分满足,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得到充分发展。

(二)优化课堂学习策略,建构顺利完成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参与面

特定的学习环境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态度,知识建构与课堂学习环境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优化学习策略,创设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参与,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状态。

2.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持续率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激情,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顺利完成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体验,留意学生学习感受,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和策略,积极维持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程学习状态的有效管理。

3.有效调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率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实质是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成效,因此课堂学习时间的分配及管理,提高时间的综合效用是顺利完成课堂有效性的必要保障。根据学生有效注意率分配规律和特点,注重策略的选择,注重课堂知识传授自主探索等各类型时间的调配,促进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挖掘并丰富学校学习资源,充分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1.加快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进程,优化学校文化和学习氛围,建设现代化的书香校园。

2.加强小学课程各学科领域相关学习内容的有效整合,优化课堂学习形式,形成专题型的学习设计方案。

3.加速校本课程建设,优化校本课程内容,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条件、学习问题,确立小主题,开展活动型学习研究。

4.发展学校教育技术条件,推进教育技术的革新,开辟活动空间,营造新型课堂;开设信息课程,提高信息素养,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师资。

猜你喜欢
建构新课程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