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绿色·文明

2009-06-19 04:26陈纯槿
中小学德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祥和珠江广东

陈纯槿

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脚步渐行渐近,美丽的羊城逐渐被亚运盛会的喜气氛围所笼罩。这一届运动会将和谐平安的“社会观”、崇尚自然的“生态观”、择善而从的“人文观”等价值理念融合为一体。它对于培育“讲和谐、讲环保、讲文明”的新一代广东青年,无疑具有生动而隽永的德育价值。在这种内生而外溢的文化浸染下,我们通过亚运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广东:她依然务实、能干、时尚、开放、包容,只不过这些内容重又融入了一些新的亚运元素:和谐、生态、融合。届时的广州亚运会,将不仅仅是全亚洲顶尖运动选手巅峰对决的角力场,而且也将成为广东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振的“德育场”。

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大型国际赛事,广州亚运会既是传播和展示珠江文化的平台,也是珠三角地区解放思想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广州亚运会所提倡的“祥和·绿色·文明”理念,强调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这无疑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相融合的和谐德育,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德育,也有助于深化人与人相融合的人本德育。一言以蔽之,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既是广东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镜像,也是进一步推动广东道德建设的有力杠杆。

一、以祥和亚运为主题,促进人与社会相融合的和谐德育

广州亚运盛会所传递的时代话语,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抑或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高度凝练,就是广东人实事求是的实业精神及其海纳包容的朴素德性。更确切地说,“求真、求实、求是”是广东珠江文化最朴实无华的精髓部分,而“求福、求善、求美”,则是广东珠江文化的精神内核所在。

广东的文化特质内隐于珠江文化这一庞大的文化丛中,但它也有其自身独具一格的文化视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广州文化。广州文化,又称之为广府文化,广义上包含了广东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成果总和,其多元性、开放性、兼容性、重商性、务实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等文化特性,已为世人所公允和认可。尤其是其发挥至极致的“务实性”,甚至使人产生一种心理错觉,认为广州文化缺乏一种“和”文化的内生底蕴。而事实上,当务实精神日益跃升为显赫的时代主流时,笃实的广东人深谙“和气生财”的生意经。既脚踏实地创实业,做实事,重实干,求实效;又高屋建瓴崇和谐,谱和音,讲和气,求和睦。故而广东的“和”文化其实是内化于心,“其发窍最灵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其最突出的德性表征就是兼容百家的包容性。广东之广,就在于其无所不包、无所不揽、无所不载。所以作为广东文化母系的珠江文化,绝非闭塞孤立、拒斥排外的“独”文化,而是由移民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等诸文化整合而成的“和”文化,其超强的文化融合功能最终使其建构成具有传统风骨和现代风格的自成体系。而这种超强的文化内聚力和外辐力,造就了广东闻名于世的“四地”传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以及横亘古今的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无怪乎郭沫若在《我来广东的志愿》一文中感慨:“我们要改造中国的局面,非国民革命策源地的广东不能担当;我们要革新中国的文化,也非在国民革命的空气中所酝酿的珠江文化不能为力。”不难窥视,广东珠江文化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德育内涵,故而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推陈出新。得益于这种内生而外溢的文化

渗透,广州亚运会有了面向世界的开放襟怀和兼容并包的融合精神。

二、以绿色亚运为载体,推动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德育

广东的“和”文化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主要是因为它植根于其“天地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土壤。但由于早期环境教育的缺失,使得整体经济的上升曲线显得并不那么自然。那种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视为相互消长的两级,并试图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超常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的短视行径,其最终带来的更多的是自然生态环境近乎毁灭性的灾难。值得庆幸的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顺利承办,重又划出一条新的“第二曲线”。

顺应自然之道的广东人,迎着广州亚运会的遒劲南风,依托森林城市的朴素生态观,创造性地开辟了居住环境与创业条件相连、与广袤天地相邻的绿色通道,形成一种“天、地、人合一”的空间布局,可谓“阴阳相抱而得益,顺应自然而业兴”。这种生态文化在广州亚运会的生动体现,就是集成于一体的五大生态元素:珠江水、木棉花、白云山、岭南屋和广州城。这幅恢宏巨大的亚运画卷所呈现的,既有滚滚东逝流的珠江水,又有盛开在英雄城下殷红似火的木棉花;既有绿水潺潺、万木葱葱、鸟声啾啾的白云山;又有保留古制、融会中西的岭南建筑。当然还少不了曾经独领风骚数千载、如昔风采依旧的广州城。透过这幅古典而现代的亚运山水画,我们仿佛能窥视到现代的广东人正在一丝不苟地雕刻着历史。无庸讳言,由于绿色亚运的自然回归,环境德育得以自然生成,而环境德育的线性发展,则必然有助于广东教育实现第二次质的飞跃。

三、以文明亚运为契机,深化人与人相融合的人本德育

广州亚运会是宣传珠江文化最好的名片,同时也是推动人本德育的大好契机。亚运盛会所倡导的理解人、尊重人、团结人等人本主义关照,在广东人身上的表征就是以满足个体的成就需要和集体的整合来获致整个社会共同体的进步。傍水而居的广东人,不仅沾染了水的柔媚灵动,习得水的随物赋形,而且水的灵性也使得广东人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上显示出异常圆润的温情。这种深层涵养的文化积淀,使得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广州城,显得既古老又年轻,既能从中领略到传统岭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韵味,又能强烈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人文气息。

2010年广州亚运“德育场”的生成与集束,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和提升市民精神和素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有了自己的个性和品格。“没有上唔去的天,过唔去的山”这是广东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注脚;“天光唔起误一日,少年唔学误一生”,这其中渗透着广东人崇文重教的价值理念;“每次救灾救难,都能看到广东人的身影”,砥砺德行、扶弱济贫在广东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广东人不仅强调做实事,更注重做好事;广东人不仅推崇团队的合作性,更尊崇个人的主体性;广东人不仅热衷于锦上添花的创举,更热心于雪中送炭的善举。乐善好施的育德传统和叹早茶、吃宵夜、逛花街一样,俨然已经成为广东人习以为常的一种秉性和德行,这也是广州亚运会文化宣传最耐人寻味的一道人文景观。

综上所述,“祥和·绿色·文明”这三个办会标准,不仅传达了新时期新广东“三羊开泰”的福音,而且分别寄语了广东人民三种不同的祈愿与祝福。祥和,寓意新广东人和谐共处、和睦共存的文化常态;绿色,代表新广东人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文化追求;文明,意蕴新广东人崇文重教、知礼明理的文化传承。而无论是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还是和谐德育、生态德育、人本德育,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主题:融合亚运与融合德育。沿着这一科学德育观出发,走出一条适合本土文化特质的融合教育之路,果真如是,距离广东区域教育走向世界的征程也就不会太远了。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祥和珠江广东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国内
“粤来粤美”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小青瓦房
安守内心的祥和
“漫”游珠江
海峡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