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德育建设

2009-06-20 10:02李宏勇王建国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德育

李宏勇 王建国

摘要:网络德育应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道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掌握几个安全准则。网络德育措施: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当务之急需要加强网络管理,成立网控中心,根据现实需要对现有网络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其次,从学校的角度看,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网络德育教育的重任;最后从家庭的角度看,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帮助、辅导家长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规避家庭网络教育误区。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德育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是上网的主力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他们的日常行为。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逐渐淡化。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网络德育的内容

网络德育应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道德问题。

(一)网络安全问题

网站:有些网站包含所谓“成人”图片、赌博、毒品、暴力及其他青少年应回避的内容。不要自己主动进入这些区域,如果不慎闯入,最好点击图标立即退出,去别的网站或是关闭浏览器。

聊天室:聊天室可能是网络上最危险的区域。不知对方是男是女、年长年幼的人在网上聊天,并有可能就成了朋友,但请注意,这种朋友关系最好严格限定在网上,千万不要和陌生的“亲密聊友”安排面对面的约会,因为你不知道网上的密友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聊天室中应回避那些令人感觉不舒服的主题区,对涉嫌性、迷信、暴力等的聊天室更应避而远之,对那些故意与父母、老师或是朋友作对的人应心存戒备,说不定他们就没安好心。

论坛:论坛是可以阅读和发布信息、下载或上传文件的地方。有的论坛中的信息包含色情故事、插图,有的论坛中有迷信、诈骗、反动言论等。

(二)网络道德问题

所谓网络道德问题就是网络德育。要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他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避免道德认识与行为的分离。并且要制定和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让青少年掌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此防范他们的网上不良行为。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其危害也接踵而来。有很多青少年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而家长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从而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专家呼吁,网络德育已是势在必行。

二、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重要的不是“言必称网络”。更不是“谈网色变”,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当务之急需要加强网络管理,成立网控中心,根据现实需要对现有网络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并结合网络这一特殊的德育阵地制定有关网络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手段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其次。从学校的角度看,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网络德育教育的重任。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提高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最后,从家庭的角度看,父母应当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家庭成员关系,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家长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做好网上把关工作。

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未来的网络德育前景非常乐观。提高网络德育实效性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开拓。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要转变观念,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针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德育应敞开思维的大门,让学生经受信息大潮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教师还应努力探究新时期的德育内容、手段和途径,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

猜你喜欢
网络青少年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青少年发明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