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评价:为语文课堂撑起一片灵动的蓝天

2009-06-23 01:16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5期
关键词:淡化语文课堂评价

王 芳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如何让评价绽放它的引导功能?如何放大评价的激励魅力,使之于语文课堂窘困之时镇定,思混之时明晰,语塞之时通畅?这就需要教师以新理念刷新自己的思想,以新视角关注我们的孩子,引进“能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的绿色评价,弱化评价的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放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为语文课堂撑起一片灵动的蓝天。

一、淡化甄别,突出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的差异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同样,不同孩子的语文能力也不尽相同,优势特征呈现亦有别。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切莫凸现等级甄别,对不同的孩子要给予不同的鼓励,使学生从教师热情洋溢的肯定赏识中形成自信,从委婉无痕的否定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使朗读更精彩,思考更深刻,表达更生动,合作更有效。

1表现精彩时提速。“你比老师理解得还深刻!”“我想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位朗诵家。”“你的解说可以让我们石窟的导游下岗了!”“听你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当语文课堂上孩子的学习表现精彩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灵动的瞬间,进行高度夸张式的激励,让人充满憧憬,以此推波助澜,使孩子的语文学习欲望再次升腾、提速。

2进步明显时推进。“今天的你比昨天读得好多了!”“这么容易写错的字没有写错,不容易。”“如果每天都能像今天一样记四个成语,我想不到一年的时间,你就能成为我校的成语大王。”“真让人难以置信,这竟然是xx写的日记,简直可以上作文选了。”……当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给孩子以肯定,增添其自信。

3停滞不前时加油。“如果你能多读几遍,我想你一定会读懂盲女孩的心。”“细心一点的话,你的语文作业一定能全对,而且可以看到老师的笑脸噢。”“你知道吗,我真想对你竖次大拇指。”……人的发展总有一个瓶颈期,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呈现也会出现这样一个高原期,如果这时没有一定的刺激点,孩子往往会停滞不前。因而,教师的期待式鼓励如一针强心剂,会使他振作,让他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二、淡化规范,增添另类

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入侵”,语文课堂包容的不仅仅是文本元素,还有生活元素、社会元素。生活是语文的本色资源,所以在社会信息无孔不入的语文课堂,教师更需要迎合孩子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以及亲近时尚的心理特点,借校园时尚、儿童时尚,改进评价,少点规范的冰冷,多点时尚的气息。

1评价符号革新,现代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对一些前卫或者另类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_^、^_^、Cood或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设计的卡通符号等“另类”评价符号尽可“闪亮登场”。它们基本弥补了百分制和等级制评价所欠缺的温度,给予孩子以新奇、以激励。它们属于一种赏识性的批改符号,既呈系列,也可独立;既有鼓励,也含梯度;既有共性符号,也有个性图画……张扬、夸张的评价符号常带给孩子一些惊喜,“诱惑”孩子更专注于继续学习和作业当中。

2评价语言风趣。“酷!”“美!”“真想抱你一下!”“今天的作业帅极了!”“这个词语给你的句子化了一点妆!”“差点被你的别字忽悠了!”“让我再读一次!”这段话急需‘减肥了!”“标点符号失踪了?”……课堂上,夸张、直白的表扬方式往往能让学生心情舒畅,风趣、幽默的语感常会聚积起孩子对下次评价的期盼,而对于“装修作业”“再展示一次读的语言魅力”“给文章‘减肥”之类的事他们是十分乐意做的。

3评价形式另类。喜欢求异是孩子基本的心理特征,在评价形式上教师偶尔也可以制造出“意外”惊喜,如“听了你的话,小雨点可高兴了,它说要和你做朋友了。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边说边把一个”雨点”卡通图片粘到了孩子的左肩上。可爱的卡通雨点竟然跑上了肩头,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孩子坐得更端正了,听得更专注了。其实课堂上,我们常可给孩子以意外,让评价在孩子眼里显得“另类”而又富有诱惑力: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件可爱的小道具,一次催人奋发的杰出学生签名,一句鼓舞人心的“精彩名言录”,一张饱含肯定的表扬卡,一次融合课文内容、课堂意境的卡通图片奖励……这点点滴滴充满童趣、另类的评价方式,无不掀起孩子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风。

三、淡化单一,提倡多元

绿色评价应该淡化统一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因而在评价标准和形式上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应淡化单一,提倡多元。

1评价内容宽泛。绿色评价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师善于关注过程中学生的点滴进步,挖掘不经意中的闪光点。哪个字用准了,哪句话感觉妙了,甚至是某个标点点活了,都会赢得教师的关注。它不只是关注整个回答、整个展示、整个活动、整篇文章的总体效果,而且关注学生造句成段谋篇的每一个过程。对学生的语文课堂反馈信息,由题至尾,以点到面,由此及彼,既讲究“布局谋篇”“整体融合”的结果美,更讲究“断章取义”“一字见美”的过程美,“大珠”“小珠”皆为评价“上宾”,尽得教师的赏识。

2评价方法丰富。绿色评价不光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还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参与评价。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师生换评、小组评、自评、家长评;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也可以用符号、标点、词语等,还可以是心理交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也是特别的:和老师握握手、成为老师的QQ友,作业展示权、精彩发言录、当小老师权、向老师提一个要求等等。它的呈现形式应是丰富而多彩、让人意想不到的,却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3评价标准多样。孩子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储备是动态发展的,同时每个孩子的原有水平和学识吸收指数是不一样的,因而在评价标准的设置上也要因人而异。它关注学生的个性生命,不刻意追求同步发展;它关注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域迈进,不追求达到整体某个标准。在操作上,它关注三个方面的协和:一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二是终结评价与形成评价并重,三是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互补。只有关注到孩子的学习细节,丰富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度才会不减。

四、淡化结果,关注过程

绿色的评价体系能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为发现、发掘学生的潜能搭建一个个舞台,评价中的诸多内容有如一条条绿色通道,指引学生积极地开启自己的人生大门。所以绿色语文课堂评价,应淡化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1学习态度中聚焦。学习缘于态度,态度决定成效。人的语文素养有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语文的态度。因而,绿色评价就应淡化结果的评价,而侧重于学生学习语文态度的引导。“从你坐的姿势就知道你的字会写得很端正。”“你专注的表情让老师知道你在思考了。”“举起的手姿势真标准,我想你的回答也会精彩。”这些态度评价,会让孩子心中涌动起学习的激情,他们的学习态度会更认真,思维流动更活跃。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班里其他的孩子,使语文课堂成为思维涌动的赛场。

2学习方式中切入。“边默读边批注,这是一种多好的读书方法啊,你真会读书。”“上课前你能提前预习,把生词先读熟,这样上课时就轻松多了,你真有心。”“用上‘妙趣横生这个成语后,你的句子显得有意思多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孩子事半功倍,所以在评价的“绿色通道”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引导良机,在赞赏中离以学习技能的引导,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使学生能好学、善学。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评价、去发现,寻找学习的捷径。

3学习获取中契入。语文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亲近语文的兴趣,当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识积累、能力提高、文化底蕴积淀,所以过程评价中也要关注学习获取的细节成效,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上次的听写你错了15个词,今天错了12个,有进步。”“你已经学会默读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能把‘倒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读准,这个变化让人高兴。”……虽然是一句简短的话,但在孩子的心里产生的却是激进的波澜。其实越是细节鼓励,越能拨动孩子内心的进取弦。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点滴成绩的积累更需要教师持之的希冀,只有平时不断积累,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浙江省龙游县桥下小学324400)

猜你喜欢
淡化语文课堂评价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