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民思想家的济世情怀

2009-07-03 04:24徐天宝陈立华
北京文学 2009年6期

徐天宝 陈立华

一个“饥寒交困里生、蓬头垢面里长”的农民,一个有200多工人的建筑企业老板、一个始终思考国运民生的平民思想者,本文将带你认识一个有着深邃精神世界的主人公——费立强。

打通“梗阻”的平民思想

2008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一篇针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民网、澳门新闻网、国际战略研究网等海内外网站纷纷转载,网民跟帖,报纸杂志纷纷转发。

文章的标题是:《打通中国经济的两条“梗阻”》。

这篇不到两千字的短文针对股价下跌、楼市下滑、热钱外逃等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中国人完全没有必要,也无正当理由‘杞国无事忧天倾”。在仔细分析了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积聚的几个顽疾后,又旗帜鲜明地指出“内需培育不足,对境外投资过度依赖”和“社会财富再分配严重不平衡”是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两个梗阻。“梗阻”一词的提出,恰如一声棒喝,给混沌和迷茫中的人们一线光亮。“梗阻”的说法很快得到媒体、研究机构和决策层的认可。其后,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开始频频出现有关“梗阻”的讨论。

一位上海的网友发帖说:这篇文章是好文章,和那些成天吼什么救股市的所谓专家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文章比,说到国之根本上了,希望能在首页多呆点时间,让那些有知识的人多看看,长点见识。

一位南京的网友发帖说:在政策上内资外资要一致,培养内需要真正从扶持中小企业开始,不能为了外资而打压本土中小企业,没有本土中小企业,哪有真正的内需可言?

热心的读者和网民开始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和介绍,并关注他发表在网络和报刊上的一系列卓有见地的文章。

他就是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山东省日照市政协委员、东港区人大代表,一家建筑企业的负责人费立强。让我们走近这位诗人,走近这位思想者,感受他炽烈的诗情和深邃的思想。让我们的心跟随着诗人和思想者的脉搏一起跳跃。

农民未敢忘忧国

日照是山东的东南大门,有新亚欧大陆东方桥头堡的战略地位,也是山东开发最晚的海滨城市。来日照旅游的人,往往被这里明澈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大海和那满城的绿色所陶醉。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城市更大的魅力是人文性的新型格局:城市中有乡村,乡村的周围是城市,整个城市的构架中,分布着几十个村落。这种人性化的城市布局,营造出一种城乡和谐的文化氛围。酒店里、饭桌上、街头边经常听到一些民间“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争论问题。他们的身份有公职人员、企业老板,也有农民。

费立强就是从他们中脱颖而出的“农民”思想家。“我至今的身份还是农民,只不过是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也许,就是这种标签式的“农民情结”,让他多年来以真诚、善良、怜悯的心态,关注思索民工问题、民生问题、民营企业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渠道提议案或发表文章,为政府改革提供最基层的翔实依据和参考。

费立强说:“假如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一个敢不敢改革开放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一个如何更有效的改革开放的问题。从思想层面到技术层面似乎问题都解决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大踏步前进。但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已经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今天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国家实现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阶层和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根本问题出在哪里呢?作为一个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一个见证了中国三十年经济萌动、发展与崛起的当事人,费立强深有感触。2008年9月2日,人民网发表了他的《中小企业困局是中国困局》一文,第一次鲜明地把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上升到国家的困境高度来讨论。

令人欣喜的是,文章中呼吁的开放民间合法融资渠道,尽量减少民间高利贷等非法融资渠道,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已引起中央决策层的关注,从2008年12月开始,国家已经在一些省份展开试点,准许成立民间小额贷款公司,条件成熟时可以改制成商业银行,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力量的不足。

谈起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费立强感慨万分地说:“我阐述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我从事小企业经营多年所经历的心酸、苦涩、困惑后的感受和总结。”

毋庸置疑,费立强自己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是第一批“弄潮儿”,十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吃苦耐劳,一次次化解了困扰企业的难题,把一个二百多人的建筑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稳步发展。但是在他的身后,也有一批批创业的勇士倒下。因此,费立强指出:“这固然有经营者经营不当的原因,根本的顽疾还是体制改革的弊端。国家政策向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在自力更生中挣扎。”在日照,和他同时起家的中小企业,已有30%面临破产。什么原因?企业担负税费太重。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人员多,利润低,光员工的社保等费用就占到工资的50%以上。他算了一笔账:百多人的中小企业,年利润过百万的没有几个,光社保费用就占去大半,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还说什么发展。

“国家只从税收的角度制定政策,一味向大企业倾斜,忽视了中小企业在社会安定方面的基石作用。以日照为例,建市以后,一百多个村庄被围进市区,农民基本上失去了土地。这些农民的吃饭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社会稳定,而他们的出路大多是涌向人员密集的中小企业,从事工艺简单的工作。

从日照看山东,从山东看全国,从社会意义上说,中小企业是中国的脊梁,它肩负着庞大的弱势群体。因此,费立强的文章刊发后,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特别是同行的共鸣。

9月28日,费立强又在人民网发表了《市场、内需与信心》一文,阐述了他对当前拉动内需的理解。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对前景的预期和信心才是真正的市场和内需。所谓“前景预期”主要是“市场预期”,也就是对未来市场的看法。群众的看法如果乐观,人们就“敢投资”“敢消费”,企业也就有了源头活力,经济也就会良性循环;反之,人们就会拒绝消费、拒绝投资,企业也自然会收缩战线,经济也就自然会走向低迷。

2008年4月以来,费立强在人民网等媒体发表的十几篇关于国计民生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强烈的反响,每一篇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4月14日,《让亿万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月15日,《态度与高度的人生比喻》

6月30日,《民生的精神追求》

7月8日,《基层民主离不开共产党为群众选举》

7月21日,《房产、地产与民生的期盼》

9月2日,《中小企业困局是中国困局》

9月22日,《打通中国经济的两条“梗阻”》

9月28日,《市场、内需与信心》

……

2009年2月18日,《冬天的生机》

2009年2月26日,《提振发展信心,股市应当先行》

……

这些文章着眼之实际,立论之精辟,视野之开阔,道理之深刻,爱心之厚重,让人惊叹,让人震撼。在没有走近费立强时,你不得不怀疑他的身份。难怪有网友怀疑他是哪个大学的教授或是研究员。当你读过费立强的诗歌时,也许会得到一些答案。当你走近费立强,也许就解开了谜团。

从来放歌为百姓

作为诗人的费立强有一首《我的成长》的短诗,记录了他中学毕业后踏入社会,开始当建筑工人的一段生活:

饥寒交困里生/蓬头垢面里长/十年义务糊涂的书/精神得狂妄/伴着对北京的向往/伴着对领袖的敬仰/离开校门半步远/馒头香里梦已长/一心想把军营进啊/体重不够没商量/一元二角五分钱/实现第一个梦想/汗水浸湿衣背/肚皮贴紧脊梁/干活时有伤害/谁敢说是工伤/苦干苦熬至天黑/困倦梦中天又亮/再追馒头香……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引用他的这首诗,只是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正如冰心老人所说的那样:娇艳的花儿,我们只看到它的美丽,却体会不到它曾经经受的风雪雨霜。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费立强和他同时代的人一样,经历了那段疯狂而荒诞的岁月。不同的是他背负了同代人更多的坎坷和沉重。

学生时代的费立强就有些怪异的思维和处世行为,人家写作文要用几张纸,他只用半张纸写了几句“诗”文交给老师。恰恰这半张纸,几行文字,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当范文阅读。“不是我故意显耀诗的才华,也不是故意糊弄老师,只是为了节约纸,向家长要钱买个本子,太难了!”费立强自嘲地解释他的怪异。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自那以后费立强爱上了诗歌,对美好、深奥又多层多义的文字产生了兴趣,他梦想着成为一个诗人,放飞自己的理想。然而,贫穷的家境和“反动”的家庭成分两把“剪刀”,无情地剪断了他尚未丰满的翅膀——他没有了继续上学的权利。16岁那年,他当了一名建筑小工,一个个方块字,变成了手中的一块块砖瓦,一行行优美的诗句,成了一堵堵垒起的墙壁……

拿着“一元贰角伍分钱”的工资,费立强开始了他三十多年的建筑行业的生活,从建筑工人到施工队长一步步干起,直到现在他成为这家改制后的建筑公司的董事长,他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建筑工人。虽然他现在已是“全国城建高级职业经理”并拥有本科学历,但是他的“农民”情怀、百姓情结却有增无减。

2008年4月14日,费立强在人民网发表了《让亿万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文,指出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增长,不光是那些英雄企业家的功劳,亿万劳动者更是功不可没。国家、企业家欠他们的人情太大了,到了还人情的时候了。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民工的权益问题。

而在他自己的公司,由于公司的队伍主体是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组成的,他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与他们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炎炎夏日,各工地保证供应降温茶、绿豆汤,防止职工中暑;遇到高温天气,各工地中午妥善安排休息时间,合理调节,施工避开高温时间段;在公司内,如果不影响工作,员工可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属正常,但在中国实属创新。为了抢工期,需要职工加班时,公司实行误餐补助,启动工地食堂;员工的亲人患病,公司经理以个人和公司名义亲自探视,公司工会进行慰问;工人四季有统一工作服、西服标志服和特殊工种防护服。

每年到了农历的腊月中旬,费立强都要安排办公室在公司门口和所有工地贴出公告:凡是在本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如对工资有异议的,请到公司核对。从腊月二十日起,农民工工资全年结清。这是公司改制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铁规。这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家常便饭的建筑行业来说,无疑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他曾经在企业改制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给职工发工资,毅然卖掉自己座驾——一辆价值30多万元的进口车。直到现在,公司职工还时常提起。

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农民工群体的赞美,他为农民工慷慨放歌:

你是花园里不谢的花朵/你是天空中祥瑞的云层……

因为你是太阳下的劳动者/劳动大军里的芸芸众生/太阳啊/请让我们都成为/沐浴光明绚丽日子里的创造者和成功者/在劳动和工作生活中/去书写生命真谛/去书写生命永恒

可以说,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心贯穿了费立强的思考和写作。

当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最快在2008年底出台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续办法时,他为全国的打工族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当他又听到那位负责人说中国将用30~50年的时间来实现全国统筹时,他愤怒地撰文《全国统筹社保打工族的期盼》,质疑那位负责人的说法,社保关系不能全国统筹,仍然解决不了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对流动性非常大的打工一族。设立全国社保统一账号,只要一张IC卡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又说需要几十年,这不是把责任推给下一代吗?

令人高兴的是,当前,“土地换社保”的试验正在四川、广东等地推广。对于这种关乎九亿农民的利好消息与做法,费立强撰写了《土地换社保:农民的福音》一文,指出“土地换社保”不但有利于完善社保体系,而且可以使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压力减轻。他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多个渠道向各级政府传递,并联合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呼吁,他相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一天很快会到来。

人们常说,思想者是孤独的。我们从费立强的文章中却没有感觉到孤独。在这些言辞犀利、充满创新思想的文章和诗篇里,你可以感受到他的激情、他的乐观、积极和幽默,更能感受到他那博大的爱国情怀。

他说,“我的文章都是建设性的,像我在政协会议的提案一样,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我期盼经济繁荣,期盼老百姓的生活像芝麻开花,更期盼我们的下一代有更民主的社会,自由的天空和安详和平的生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让世界震惊,十三亿中国人的心都被揪了起来。“祈福中国,心系灾区”活动瞬间在神州大地以地震波的速度传播开来,爱潮从四面八方涌向汶川。当晚,费立强含泪写下了《心到汶川——为四川汶川大地震而泣》一诗:

汶川/今天的悲伤之地/我也因为爱/捅破了悲伤的泉/心/飞向了汶川/泪/洒湿了身衣/难以睡眠/难以安宁/汶川呼救/大地哭泣/……

第二天,费立强便以个人名义向日照市慈善总会捐款六万元,向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引领了全市人民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的高潮。

微著苍生释疑猜

在费立强办公桌上摆放着这样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易结接而难以狎侮,谨慎事却不惧威势,畏患祸但坦然相对,为正义不逃避战死,求利益拒不当手段,和亲朋戒盟党营私,善言辩去华丽辞藻,待他人开胸怀天地。”

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一个建筑公司的董事长,不好好联络关系,跑项目包工程赚钱,天天思考国家大事,有用吗?采访中,记者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淡然一笑,未作回答。用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来诠释他的行为似乎有点俗,但是当你了解了他的生活习俗,谙熟了他的业余爱好,领略了他的心灵追求,也许就找到了答案。清癯、白净、稀发,深邃的目光很有穿透力。走路轻抬重落,低首如负重,时时刻刻像在思考问题。他对家人的关爱,对母亲的孝敬,以及对朋友的淡情重义,也许会给你找到答案。他没有一点某些成功人士的张扬和得意,形神之间显露出教授、学者的儒雅与深刻,平和气质内的尊严和风范。

采访过程中,我们知道费立强还是一个美食家。工作之外,他说他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研究美食和营养学。他说,现在全国人民似乎都在谈论《论语》,研究孔子,很多专家和教授都在借着孔子赚钱出名。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领会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看似是在讲美食,其实是在讲君王的安邦治国之策,更是讲寻常百姓安身立命的学问和本质,吃的学问包含了无穷的人生智慧,又是人类进步,民生追求之根本。

走进费立强的办公室,住进他创办的酒店,如同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顿时会让来者品味出主人的优雅与涵养。厅堂院落、花草盆景、根雕名瓷,名贵而不俗,典雅而有致。从大厅到走廊及房间,都布饰着名人字画。迎宾厅中一幅宽八尺的书法,是当代书法大家、现任全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的作品。广交各界尤其是文化艺术界名流,是费立强的“业余爱好”。在日照,方方面面的文化名人,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也不论是“高层”的还是“草根”的,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几乎都是他的好友。在他悬挂的当代字画中,出自全国大师级的有之,出自草根阶层的农民、工人、学生作品有之。他的酒店已成了日照的“文化俱乐部”。他与文化人的结交,不是像一些企业家那样附庸风雅,粉饰粗俗,而是博采了众人的文化精髓,丰富了他的文化底蕴。用“文化”的武器为民“请命”,尽“匹夫”之责。也正基于此,他写的文章,不仅切合基层实际,问题揭示一针见血,而且思辨性、论理性强,有很高的政策水平、理论依据和历史价值。

不管业务有多忙,不管一天要处理多少事,费立强都不忘读书与思考。他是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陪审员,还是国务院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研员。他积极参与企业家信息调查系统,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各类企业经济信息调查活动。

包容世态敞胸怀,热烈传递梦似海。

俗情耐得勇士志,鹤顶红自蛇毒败。

愿同君子经纶摆,微著苍生释疑猜。

几多阁下文章好,霓裳妙舞戏一台。

这是几年前费立强写的一首题为《梦书怀》的诗,表达了他几十年来孜孜不倦思考的心境和追求。我们相信,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是为了“微著苍生释疑猜”。他的诗集《冲动的激情》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裸体说话》也即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我们期待着,相信会给读者更多的惊喜与震撼。

谈起今后的打算,费立强有一个美好的设想,他想成立一家民间经济研究机构,把更多关心“国事”的民间学者和思想者组织起来,搜集、整理、研究来自基层的国计民生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我们祝愿他的设想早日变为现实。

作者简介:

徐天宝,男,山东青年杂志社记者,已出版《虚度的时光》《徐天宝新闻作品选》等。

陈立华,男,山东青年报社资深记者,在全国报刊发表报告文学多篇,已出版报告文学集《在时代的弯弓上》等多部。

责任编辑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