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2009-07-06 03:54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影响对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我国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此,党和政府应加大调控力度,引导社会阶层在正常的轨道上合理分化,协调好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以发挥其积极效应。

【关键词】阶层分化;和谐社会;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层结构发生了分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和群体。新的阶层和群体的出现无疑使我国原来较为简单的阶层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起来,这种复杂性突出表现在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上。由此,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妥善处理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构建起真正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推动了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从而使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组。除了传统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以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形成。

1、工人阶级的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工人阶级的构成来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由原来的两大部分即国有企业工人和集体企业工人分化为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几个层次,从总体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层:企业家阶层、管理者阶层、普通工人阶层、低收入职工阶层。

2、农民阶级的分化

中国的改革使农民阶级也较早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农村居民在职业、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利等等的差别使得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日益明朗化、动态化。根据当前农民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可以将农民阶级划分为如下几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乡镇企业职工、乡镇企业家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

3、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分子队伍呈不断壮大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日益显著。一部分知识分子“下海”经商,成为企业家和“白领”阶层。严格来讲,他们已不再是狭义的知识分子。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可划分为四大阶层:管理者阶层、研究者阶层、传播知识阶层、青年学生。

4、新的社会阶层正逐步形成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阶层、个体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自由职业人员阶层。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1、阶层分化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阶层分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利益分化的过程。在这个分化过程中,有些阶层获得了较大的利益,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有的阶层的利益却受到了损害,生活水平相对下降。1997年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1995年是0.38,到90年代末为0.458。另据有关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仍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2001年为0.459,2002年为0.460。学者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推算我国2004年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2]由此可见,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不平等问题日趋严重,这引起广大处于中下层的社会成员的严重不满,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出现逐渐增加的迹象,严重践踏了社会公正。

2、社会阶层分化导致阶层间矛盾和冲突增多,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分化的过程,也就是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利益格局的过程。作为各个利益主体的各社会阶层,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力和倾向。利益在社会各阶层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势必会影响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各阶层的利益差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配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引发了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并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社会阶层分化中的焦虑问题,影响社会活力的激发

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阶层成员来讲,无疑是一次大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伴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会使一些社会成员心理失衡,产生了不公平感、相对被剥夺感、受挫感和危机感等社会焦虑问题。一旦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或他们的某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焦虑,甚至产生了对社会现实的抵触情绪,影响了社会活力。

三、引导阶层合理分化,适度整合阶层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1、引导阶层合理分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现在阶层结构上,客观上要求阶层分化要合理、有序地展开,对阶层分化要调控有度。从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变动来看,我国社会的阶层分化还不够彻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分化不平衡的特性,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要保证正常的阶层分化进程的继续进行,就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消除阶层分化中的制度障碍,使社会各阶层成员都能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中自由流动,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形成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阶层结构。要消除影响阶层分化的制度障碍,就需要进一步革新我国的户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以形成合理的阶层成员流动机制。

2、适度整合阶层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稳定的基础

社会阶层结构分化本身是一种利益的分化,分化的过程也就是利益在社会各阶层以及阶层内部间的重新分配和调整,这势必会带来各阶层之间、阶层内部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这就需要协调整合各阶层的利益,但是这种整合必须适度,历史实践证明整合过度,必然走向高度集权或完全的平均主义,这势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整合不足,又必然会使利益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社会各阶层差距越来越大,必将走向两极分化。而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公平公正的社会,是社会各阶层成员都能各尽

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才能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不影响社会活力,在动态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13.

[2]顾严.杨宜勇.收入分配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对策.载《2005: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谭群英(1977-)女,硕士,西安思源学院政治理论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思考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思考

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思考

张榜超

(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影响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