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第三次革命

2009-07-06 05:19薛建明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生产力改革开放革命

摘 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Abstract:Opened up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ation of the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cluding such major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liberate and develop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Chinese society tremendous changes in China's third revolution.

关键词:改革开放 第三次革命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rd revolution

作者简介:薛建明(1982——),男,汉,河北大学研究生院,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02-02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改革开放是第三次革命的新论断,包含着丰富内容,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和深厚的理论支持,是社会变化的现实反映,是科学的论断。他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一 改革开放是第三次革命是就中国的道路选择和理论成果而言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前两次革命的道路选择和理论成果相比,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思想也深刻的唤起了民众的民主法治人权观念,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中国道路选择的觉醒。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建成后,我们一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认识模糊,直接导致了大跃进、“文革”等重大错误的发生。站在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选择了新的建设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实行走出的战略方针,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世情党情国情的新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分别创立了“三个代表”重大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科学发展”三大历史课题,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选择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历史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二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是就解放、发展生产力而言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是就解放、发展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而言。过去我们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只能发展生产力,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改革开放以前,国门封闭,体制僵化,生产力束缚不前。邓小平以理论家的思维和勇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打破传统社会主义的束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 邓小平还强调,“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③因此,就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言,改革开放同前两次革命一样是一次新的伟大的革命。

三 改革开放是第三次革命是就社会重大转变而言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五大转变,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第一个转变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中心。“文革”之后,“两个凡是”仍然困扰着人们的思想,社会建设停滞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决策,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巨大转变。

第二个转变是由封闭社会转到对外开放。建国后,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与世界先进经济、科技、文化丧失了联系。邓小平同志曾敏锐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④,并果断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使中国再次与世界先进经济科技文化保持了联系。

第三个转变是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转到总体小康。改革之初,人民人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基本处于温饱水平。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并达到了整体小康水平。

第四个转变是由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僵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五个转变是由传统发展观转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⑤科学发展观摈弃了传统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型发展道路,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前景。五大转变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使改革开放成为一场新的伟大变革。

四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是就改革开放艰巨性、紧迫性而言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体制改革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进入“深水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社会问题凸显,各种突发性事件呈上升态势;卫生、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等,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加之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我国经济,使我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⑥他又多次强调,“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⑦就其艰巨性、紧迫性、重大性而言,改革开放发展任重道远,是一次真正的革命。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就深刻的历史意义而言,改革开放是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变革,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3页

[2] 同上135页③同上113页④同上78页

[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0.15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0.15

[5]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猜你喜欢
生产力改革开放革命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