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调查与思考

2009-07-06 05:19曾德平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基层民主现状对策

摘 要: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础部分。安仁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虽有较大发展, 但诸多因素的制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取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阐述了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安仁县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安仁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Abstract:Th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system's foundation part. Although the Anren County countrysid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construction has develops greatly, but many factor's restrictions, still inevitably had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dopts methods and so 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contrastive analysis, elaborated th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s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has discussed the Anren County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o strengthened the Anren County countrysid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construction to propose some ponders and the suggestion.

关键词:农村 基层民主 现状 对策

Key words:Countrysid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曾德平, 1970,男,湖南安仁人,安仁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05-02

一、安仁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

安仁县现有21个乡镇225个村(居),农村总人口35万人。其中,500人以下的村8个,500人至1000人的村43个,1000人至2000人的村113个,2000人至3000人的村47个,3000人至4000人的村11个,4000人以上的村3个(见表1)[1]。

表1安仁县基层组织分布状况

(一) 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气氛逐渐浓厚

这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统计结果表明,全县村委会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呈现出“三高一低”现象:一是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有了明显提高。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党员占90%,其中党员主任占93.8%,分别比上届提高了12.5和5.7个百分点,全县村委会成员中有47.5%是村级党组织的成员;二是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村委会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6.7%,其中主任高中以上的占33.7%,分别比上届提高了11.2和10.8个百分点;三是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新当选者的比例较高。全县共有146名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占47%,其中新主任占52.6%;四是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女性比例合理。全县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1.1岁,其中主任平均年龄为43.3岁,分别比上届下降1.7岁和2.3岁。村委会委员中女性占37.6%,有2名妇女走上了村主任岗位(见表2)。

表2安仁县近两届村支两委情况比较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村支两委凝聚力增强

从调查结果看,该县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能按《农村组织工作条例》和《村委会组织法》行使职能,“两委”关系基本融洽。以村级党组织的选举工作为例,近几年来,党内选举不断规范。一是注重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切实把好人选资格条件关、民主推荐提名关、考察酝酿关、依法选举关、社会稳定关等环节;二是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选举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扩大;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实践,涌现出了“公推竞选”、“两推一选”、“无候选人直选”等新的选举方式;四是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了选举工作的平稳有序。基层党内民主的不断完善,也为基层民主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也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安仁县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文化的低水平发展现状,严重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1、发展不够平衡。部分乡镇重视不够,工作多停留在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阶段,安排多于指导,检查多于研究,总结多于要求。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主管和分管领导的工作重点或精力还没有放在基层民主建设上;乡镇政府仍习惯于使用行政管理手段处理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重领导轻指导的观念。

2、制度不够完善。村民自治在制度上还不配套,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据统计,不能如期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村有3个,两次以上选举才成功的村5个;选举中出现毁坏票箱、滋事等行为干扰选举秩序的村3个;选举后不能及时移交工作的村14个。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185个,能正常开展活动的村165个;三年来未召开过村民会议的村13个;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村仅177个;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的村仅138个,近年来未进行过民主评议村干部的村87个,占农村总数的39%(见表3)。

表3安仁县村民自治情况表

3、村委会与支委会关系难处理

据调查,该县村委会班子不健全的26个,村党支部不健全的村11个,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一般,有的甚至矛盾对立的村近30个,占总数的13%。

4、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投入过少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调查问卷中看到县、乡两级三年以来村民自治专项经费投入情况,各村基本上填写为无。在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多与前期宣传教育不到位有关,而关键是经费不足。村务公开栏的设施属于长期性的仅有171个村,不遮风挡雨、设施简陋的占到了24%。

(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力度不够,从领导力量上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从安仁县的情况来看,村级班子状况目前并不完全合理,全县225个行政村(居委会)在职村支两委的干部1073名,其年龄构成和文化程度构成分别见图1、图2[2]

图1安仁县村支两委成员年龄结构图

图2安仁县村支两委成员文化结构图

从总体上看,该县村级班子存在职数偏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后续乏人的状况。一是职数偏多。村平4.8人,最多的清溪村有9人,最少的也有3人;二是年龄偏大。村班子基本上是以40-50岁的为主体,同时50岁以上的也占了10%强,特别是党员年龄严重老化,多数是文革前入党的。以牌楼乡月池村支部为例(见表4)[3],由于文化程度低,他们对新生事物、现代科技的认识和推广都有很大的困难。四是后继乏人。

表4月池村党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比较

三、提高安仁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配强村支两委班子

一是要建立健全的选任机制,采取“内举、外调、下派、回请、公选”和“两推一选”等办法,从回乡知青、退役军人、企业骨干、致富能手中选拔优秀人才任职。

二是要要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和县乡农广校的阵地功能,开展教育培训。

三是结合农村扶贫工作,通过扎实开展“三学三提高”活动,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依法自治能力。

(二) 加强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

1、加强群众民主政治的主体教育和民主意识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从思想观念上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因此,要继续广泛深入地组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习、宣传中央关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文件。利用农闲或夜晚的时间,开群众大会,对皇权观念、宗法观念、等级观念、迷信观念、依附观念、草民观念、人治观念等加以批驳。充分利用老党员、离退休回乡干部、退伍军人和回乡学子的政治优势,组建农村民主义务宣传队,宣传党在农村的民主政策,宣讲群众的民主权利,激发群众的民主意识。

2、加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教育

在普法宣传教育中,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对村干部的法制培训,进一步明白自己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权利和地位,使之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群众的民主权利,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村官治理”走向村民自治。公安、司法、民政等相关部门通过组建法制辅导小组,为各村确定相应的法制辅导员,在村民大会及重大集体活动中进行法制讲座,提高广大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自觉性。

3、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动力教育

要让群众知道,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活动,不是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让他们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手段。教育群众选好村干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民主决策,多做修路、架桥、发展产业、解决衣食住行困难等好事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

(三)壮大乡村经济,夯实自治基础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作为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安仁的县实际,广开致富门路。从该县来看,目前在县乡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卓有成效。如坪上乡坪上村、太平村、曹婆村及城关镇东周村的食用菌产业的开发,对全县近十个乡镇产生了辐射;安平镇沿滩村和平背乡五渡村牲猪养殖业及沼气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坪上乡桥石村和岸下村的生态农业开发,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这些乡村用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较高的收入水平,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愿望,同时也为本地基层民主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盘活集体资产,广泛开辟财源。农村大集体时代所留下的山塘、水库、农田、山林、企业、房产等,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经营不活,监督不严,有的被侵占,有的被闲置,有的已流失,大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要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对其进行盘活,努力将这些沉寂多年的资产变现为资本,然后以资本入股的形式参与新型产业的合作开发,促使资产增值,资本盈利,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

3、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开发。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扶贫开发政策,重点抓好优势项目,如米业、菌业、草业、茶业、药业、林业、小水电业的开发,努力培植支撑村级经济的支柱产业。对重点扶贫村,对口扶贫和包干单位要力尽所能,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质等方面的大力援助,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利用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着力抓好速生丰产林的开发,大力兴办集体林场。

参考文献:

[1]侯彦斌,段会文. 安仁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R] 安仁县委组织部(内部资料),2008,(3)

[2]蔡仪,李华. 安仁县2008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情况汇报[R]安仁县民政局(内部资料),2008,(2)[3]安仁县统计局. 安仁县统计年鉴[S] 2008第75页

猜你喜欢
基层民主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探寻社会治理边界的成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