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不正当职务消费的防范

2009-07-06 05:19李魏达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党的建设

李魏达

摘 要:职务消费作为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加以有效防范,成为党内外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不正当职务消费的含义、形成原因、危害及本质,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对策。

Abstract:The duty expense achievement multiplies a corrupt important carrier, how to perform the effective guard, becom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arty highly the matter of concern, is also the current combatting corruption work important conten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meaning which the improper duty expended, to form the reason, the harm and the essence, proposed the concrete guard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不正当职务消费 反腐倡廉 党的建设

Key words:The improper duty expense combats corruption party'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09-02

一、不正当职务消费的含义

职务消费作为国家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而提供和报销的费用,正如商品生产必须付出的成本一样,作为一种生产成本来讲,已经为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职务消费的主体,按中纪委的报告来理解,应该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职务消费的种种弊端及由此衍生的严重后果,就是不正当职务消费的表现及由其产生的恶果。正是在职务消费的过程中,公共资源被私有化,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财产通过不同形式被用来满足个体需要,从而产生了不正当职务消费现象。

由职务消费、职务消费的弊端而提出防范不正当职务的消费,基于这样几个理由:一是必须承认履行职务只能时的成本付出,正当的职务消费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因为它符合社会生活规律;而是应高度重视防范不正确职务消费,因为这种履行职务过程中的额外消耗,加大了履行职务的成本,本质属于腐败,必须坚决制止;三是不正当职务消费的行为往往附着于正当的职务消费之中,以正当职务消费的形式出现,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更需要下大力气进行铲除。笔者明确提出“不正当职务消费”的概念,正是力图将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纳入当前反腐倡廉的系统工程中,党内外同志一起,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

二、不正当职务消费的形成原因

从职务消费本身特点来讲,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不正当职务消费现象的产生。

1、正当职务消费的范围无法明确进行界定。职务消费从本体上属于由公款支付的个人消费,由于职务消费本身一定的合理性,对于职务消费的范围,职务部门和纪律监察部门都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这就为公款消费群体扩大职务消费的外延提供了可能。

2、正当职务消费的额度没有明确的限制。正当职务消费由于用途不同,因此消费时应有什么样的限度,无法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公款消费群体超需要消费提供了机会。

3、正当职务消费过程不透明。职务消费的主体,既是职务消费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又是职务消费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他们在从事职务消费时,活动的余地很大,从而导致职务消费的过程不透明,为职务消费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方便。

4、正当职务消费监督难。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往往给监督揭露他们此类问题的干部穿小鞋,从而在实践中造成了这样一种难堪的局面:职务消费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是受益者的下属,因此对于不正当职务消费,既难以管理监督,也不愿甚至不敢管理监督。

另外,从职务消费的主体来讲,其头脑中歪曲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成为不正当职务消费形成的主观原因。

1、扭曲的权力观。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自己奋斗得来的,而是凭自己的意志支配,因此在履行智能的时候,想方设法为自己提供方便甚至化公为私,变相地把国家财产据为己有。

2、扭曲的利益观。人民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委托给领导掌握和使用,目的就是领导者为公共利益服务。但某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领导却认为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台上,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导致人民群众的不满意,影响党群关系。。

外因和内因的结合,成为不正当职务消费存在的肥沃土壤,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也决定了要彻底遏制不正当职务消费行为,必然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各方面下大力气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 、不正当职务消费的危害及本质

各级领导干部或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是各级领导干部或国家公务员利益观扭曲的具体表现,从而导致公共权利私有化,因此,从本质上说,不正当职务消费行为危害极大,隐藏很深。不正当职务消费早现实生活中必然会带来诸多危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履行正当职务职能的额外支出不断增多。领导者在行使管理职务时往往涉及到通讯、吃、住、行等多个方面。如果某些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能时慷国家之慨,必然导致履行正常职务职能的开支不断增多。另外,某些领导者将本人甚至亲属的个人消费也以隐藏的姿态附加于正当的职务消费当中,造成了履行正当职务职能的额外支出不断增多。

2、不正之风蔓延,党性原则受到损害。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在职务消费上大做文章,从中谋取私利。某些领导干部由于自身不正,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法严厉批评和制止,不正当职务消费在这样一种畸形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不正之风因此得以存在和一定程度的蔓延,党的优良传统没能得到更好的坚持,良好的党风受到了严重损害。由于某些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放任自流,有些人甚至心安理得的享受种种不正当职务消费,党员意识淡漠,党性原则受到了严重损害。

3、党群关系受损。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分析不正当职务消费的特点和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它和我党的宗旨相去万里,格格不入。职务消费主体拿着国家的钱财满足私欲,中饱私囊,将党的宗旨抛在脑后,将群体利益置之不顾,必使党群关系在实践中受到严重损害,必将造成党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更为紧张,势必给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社会稳定大局带来巨大的冲击。

由此可见,不正当职务消费行为其实就是腐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四、不正当职务消费行为的防范对策

反对腐败是党在当前和今后较长历史阶段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于防范本质上属于腐败现象的不正当职务消费,思想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科学的防范对策,下大力气加以克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教育,发展民生,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实行手中的权利始终做到清政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做坚决斗争。”这对于热衷于不正当职务消费的各级干部来讲,无疑是当头棒喝。江泽民同志还指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务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这为我们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指明了方向。

有效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从源头上解决不正当职务消费,既要解决思想认识、政治立场上的问题,还必须以法律和制度来约束。笔者认为,当前抓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头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职务消费观。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加强对权利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事实表明,只要切实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拓宽监督渠道,综合运用纪律检查,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就能逐步形成易于揭露和有效治理不正当职务消费的机制,将职务消费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同时通过法律的约束,严惩不正当职务消费行为。截止目前,全国内地有关省份和城市已经制定了多部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对于有效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2月《中共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实施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这对于我们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

3、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艰苦奋斗是“防腐剂”。要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就要在全党,全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能否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表明其自身道德境界的高低,而且这个影响到党群关系,社会风气的好坏。领导干部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和不正当职务消费彻底决裂,才能让不正当职务消费现象彻底消减。

综上所述,由于不正当职务消费是不正当权力观和利益观的产物,决定了防范不正当职务消费必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不正当职务消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制定正确的策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一定能彻底遏制住不正当职务消费.

参考文献:

[1]赵丽.对我国职务消费现状的思考.《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03

[2]刘军民.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的对策研究.《地方财政研究》,2008(9)

[3]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贾康、马晓玲.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中国总会计师, 2004(5)

[5]燕赵都市报[N],2004.02.18.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154.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