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2009-07-06 05:19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经济增长制度

陈 华

摘 要: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是当前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如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则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以及制约农民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Abstract:The expanded domestic demand, the start expense is current China to deal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risis, maintains the national economy stable sustained growth a major policy, but how activates the countryside consumer market is expands the domestic demand the key.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countryside consumer marke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restricts the reason which the farmer expends, and proposed activates the countryside consumer market the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农村消费 经济增长 农民收入 制度

Key words:The countryside expends the economic growth farmers' income system

作者简介:陈华(1977-),女,湖南慈利人,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42-02

一、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扩大消费需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部需求减弱,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日趋加深,出口受阻,出口企业损失惨重,仅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近10万家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在外需受阻,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扩大消费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2、扩大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和出口,对消费需求的重视不足,过去25年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逐步上升,而最终消费率却不断下降。2008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48.6%左右,投资率则为43.5%,而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比世界水平低近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形成率则高于世界水平十几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倾斜。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加深,我国外部需求区域减弱,抓住机遇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不断改善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3、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中国有55%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这么多的人要消费,而且现在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农民消费美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增加内需9000亿元,按现存农村2.1亿户家庭计算,未来十年电视需求将近1亿台,冰箱1.45亿台。如果农村消费市场被激活,至少可以支持经济30年以上的持续高速发展。

二、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

1、整体消费水平低,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还是不足的,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而且城乡消费水平呈扩大趋势。2008年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为30.9%,占全国人口总数55%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30%的商品。而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2007年城乡消费比值达3.7,从2007年城乡每百户家庭所拥有的消费消费品(表一)我们可以看到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2007年底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一)

2.消费结构不合理,恩格尔系数偏高

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1%,不仅低于城镇居民的36.3%,更低于国外几年前的农民: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消费结构也不合理,城镇居民消费逐步向住房、汽车、旅游、休闲等领域转变,消费升级出现加快趋势,而食品和衣着支出在农村消费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见表二)。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主要支出构成(表二)

三、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1、农民收入少不能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也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低得多,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城乡差距由2007年的1:3.3扩大到1:3.7。而减免农业税,粮价上涨等利好因素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被农用生产资料大幅上涨等通胀因素部分化解,2008年,城镇居民价格上涨5.6%,农村则上涨6.5%,这意味着收入本来就低的农村居民却又承受着更重的通胀压力。

2、消费环境差不愿消费

消费环境有软环境和硬环境之分,即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

在市场环境上,一方面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民对价格比较敏感,在选购商品时,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要求比较高,而对产品的品牌、包装、及外观设计不是十分的看重,属于“求实消费”,而一直以来,企业基本上是依据城镇居民的要求来设计产品的,这些产品在款式、功能、价位以及包装等方面均同农民的要求有较大差异,销售到农村的产品通常是城市市场饱和后产品的简单转利,不适合农村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市场秩序和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缺乏有力的执行机构和正常的监督,致使农村消费市场成为了“消废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2008年全国农业、工商、质监系统查获假劣农资6422万公斤,货值6.5亿元,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9.3万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53个。在这次“家电下乡”活动中,就有不法商人把翻新的旧家电拿到农村市场以次充好进行销售,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使农民不愿消费。

在基础设施上,较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现代消费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差距平均在15年以上,农村家电普及率与城市相比落后10,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里没有电视,不是农民买不起,而是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电压不稳,或者电视信号不好,电价偏高且不时也会停电,买洗衣机吧,又不通自来水。有调查显示,全国大概有2.5亿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83%的村不通自来水,还有100个乡镇不通公路,40000个行政村不通沥青路、水泥路,1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和现代工业产品的消费,农民不愿消费。

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敢消费

养老、医疗和上学被视为压在中国农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养老方面,中国农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中国,农村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即主要靠子女赡养和自身的积蓄来支付生活消费,全国参与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不到农村人口的1/10。医疗方面,虽然政府为农民办理了合作医疗保险,但是报销额度极小,特别是近几年医疗成本不断提高,医院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上涨速度远高于农民的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幅度增加的医疗费用和极小的报销额度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在就学方面,尽管现在已经实行了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取消了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学费,但农村家庭所面对的子女上大学的费用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后顾之忧得不到消除,对预期的支出增加,消费信心不足,即使手头上有了钱也不敢随意消费,有钱不敢花。

四、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要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扭转“人口主体没有成为消费主体”的不利局面,最关键是要提高农民收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边际倾向系数能达到约0.76,但只有农民收入增长,他们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才能转化为有支付能力的实际需求。

1、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能力

首先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民以种地为生,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应将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业生产,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着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其次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在“多予少取”上做足文章,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种财税政策,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努力避免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走出“少了喊,多了砍,不多不少没人管”的循环,保障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再次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利。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户的土地权利,防止各级政府征用农户土地的侵权行为,防止严重侵害农户土地权利的各种行为发生,使农民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特别应将处分权有条件地赋予农民,让农民可以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获得低成本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以开展农业生产,提高货币购买力。有专家估计,如果农民土地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农地每年产出5000亿美元,农民收入将提高150%;如果宅基地进入市场,将有2500亿美元的消费能力。

最后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政策,给农民以平等的公民权。农村户口于城市户口的差别并不仅是仅存于农村与非农的字面意义上,关键是隐藏于两种户籍制度背后的权益,即与身份有关的各种保障制度的不公平,如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财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彻底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改变“城乡分治,一国两制”的局面,建立统一、流动的户籍制度,并依法拥有当地居民所应有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硬环境

借扩大内需的东风,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来重点解决水、电、路、通讯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家电进入普通农民家庭创条件,促进农民对电话、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

3、完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增加农民消费信心

加强农村市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打击“损农”、“坑农”、“害农”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健全农村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在村、镇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务,全面提高农村的综合流通能力。

4、企业要以适销对路的商品供应农村市场

产品设计上应主要从满足农民的市场需求着眼,开发农村真正需要的商品,突出节能、环保、耐用、安全等性能,即“农村特色”。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对农村市场的适应性,如针对山区电视信号弱的特点,开发高灵敏度的电视机;针对农村电压不稳的特点,开发宽电源的家用电器;针对农村老鼠多的问题,开发有防鼠板的电器等。

5、建立适用农村特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敢消费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根据财政的增长情况,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和报销比例,保障农民最基本的医疗需求,缓解他们因病致贫、因疾返贫的问题。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变长期以来农村的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采取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严格落实农村“五保”老人、残疾人在社会福利制度,对其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总之,要千方百计解决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的消费预期 。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经济增长制度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