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物流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研究

2009-07-06 05:19田凤权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发展规划东北三省

摘 要:目前物流业称为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已被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列入十大产业规划之一。而客观、全面了解东北物流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东北物流市场的调研与资料的收集、分析,从而对东北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服务产业、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Abstract:At present the logistics is called the rare or endangered species a big pillar industry, has been considered by the State Council routine conference through includes one of ten big industrial plans. But objectiv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Northeast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rket development condition, regarding promotes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Northeast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rke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material collection, analysis, thus to the Northeast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rket'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and the discussion.

关键词:东北三省 物流市场 发展规划

Key words:Northeast three province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rket development plan

作者简介:田凤权(1977/05-),男,辽宁铁岭人,沈阳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沈阳邮政物流在国内物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定位研究”(批准号20060588)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55-02

一、东北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

1.东北物流市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分布

东北长期形成的长、大、厚、重产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重工业的核心,形成了有密集的产业带。

2.东北市场物流总量

截止2007年东北三省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7755.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2.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98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9%,水路货物周转量396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6.5%;旅客周转量1531.1亿人公里,平均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689.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7%;港口货物吞吐量20亿吨,平均比上年增长13%;邮电业务量1629.7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邮政业务量83.73亿元,同比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60.4亿,同比增长17.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88.4亿元,同比增长18.3%。

3.东北物流企业发展状况

东北物流企业数量众多,目前东北物流企业的发展类型主要为以下几种:一种是传统储运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如沈阳储运集团等,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二是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如沈阳联合物流有限公司等,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三是外资物流企业,如DHL、TNT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快速发展,并且有并购。四是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如东药物流等,占市场份额较小。此外还有快递行业,如邮政物流、航空快递等角逐东北市场。

二、东北物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散、杂、乱

许多小型物流企业就是由几辆车、几个人、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组成一个企业,企业实力弱,信誉差,省会城市每年都会发生2亿元货物或货款被物流企业卷走潜逃的事件。

2.缺乏政策支持

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虽然在中央宏观政策指引下,制订了相关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仍然占据主流,为了跟随全国如火如荼的物流热、物流园区热等,也制订了相关发展规划,积极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结点,但规划及前期工作做完了,具体的制度、条款并没有制定或实施,一些物流节点出现了很高的空置率,还出现了地皮它用,变相投资,一些物流节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空白,无人问津,导致部分园区或物流节点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损坏,大大降低了物流结点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另外在我国南方及沿海许多城市制订了鼓励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信息化工程扶持基金、物流创新基金、税收的优惠政策,都在认真落实,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而东北三省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沈阳市已经设立了服务业发展扶持基金,但还没有具体落实分配到扶持和鼓励物流行业的发展。

3.专业物流人才缺乏

东北地区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和素质偏低,物流人才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本地区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直接经营物流者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15%,但是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还不足5%,尤其是中高层系统规划运作人才。

4.物流业务单一,技术应用落后

东北地区的物流企业大多提供仓储、配送、运输等单一的物流服务,增值性服务较少,顾客服务满意度低,不能为顾客提供综合性、增值性服务。大多数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使用不广泛,很难为客户提供货物的跟踪服务全方位查询业务,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快速响应。在物流硬件设施设备方面落后,现代化仓库并不普及,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先进设施屈指可数,许多企业叉车、运输车、集装箱、托盘等陈旧、落后、破损现象,物流标准不统一,不能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5.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发展规划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振兴经济,各省、市纷纷制订了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的措施,政府规划用地、各种投资建设方式,积极招商引资,东北三省规划和建设中的大大小小物流园区不下40个,有的物流节点将其设定的发展目标制定的过高,如:打造成东北最大物流港城市、最大物流中心等夸大诱人的称谓,一些物流园区从地理位置和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上看重复建设、相互竞争,没有差异,一些物流园区完全是当地政府的业绩工程,完全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规模,物流园区或其它形式的物流节点远远超出了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规模,导致许多物流节点空置率高,园区规划用地挪作它用甚至炒作房地产,没有实现物流园区应有的物流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没有起到真正的促进地方物流畅通的目的。

三、东北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一)辽宁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随着东北振兴效应的逐渐显现,辽宁正成为国内投资热点,南资北上势头迅猛。已经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工业存量优势明显。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围绕打造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目标,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临港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都将更多地依赖于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有力支撑,这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拥有沈阳、大连两个特大型城市,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1.建设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园区

辽宁省及沈阳市政府已经规划和建设沈铁工业走廊服务产业带,在沈阳经济区内重点培育沈阳望花物流园区、沈阳铁西物流园区等,大力建设东北物流城、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专用车研发展销中心、职业教育基地、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和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建设沈海综合物流园区、铁西物流园区、望花物流园区、本溪钢铁物流园区、鞍山四达批发市场集中区和东北钢铁大市场、铁岭东北国家物流城,将沈北新区建设成面向全国的区域性陆港物流中心,其涉及物流领域有农产品、食品、医药、汽车、五金等。

2.构建辽宁沿海服务产业集群

按照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思想,以大连、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为核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临港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加强港区与内陆腹地的联动建设。发挥大连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8大领域,全面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辐射效应,重点建设大连旅顺开发区羊头洼物流园区,建设特色突出、国内一流的辽宁临港物流产业集聚区,使大连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锦州城市南扩,拓展商贸辐射区,重点建设锦州港和锦州恒大国际物流园区,使锦州湾成为东北及蒙东联结蒙古和俄罗斯的欧亚陆海物流主通道。营口沿海物流产业带规划120平方公里,打造以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滨海生态文化科技新城区。规划葫芦岛绥中滨海经济带,形成临港工业、物流仓储、商住等配套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关外滨海新城区。

3.构建辽西北服务产业集群

阜新和朝阳围绕农产品加工、煤化工、新型电子等经济转型产业,重点发展配套的物流、科技、商务等服务产业,建设辽、冀、蒙三边商贸物流中心,

(二)吉林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吉林省围绕五大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1.建设以长春、吉林为核心的物流圈

利用长春市公路、铁路、机场立体交通运输条件,在绕城公路以东、长吉铁路以南,兴隆山镇所属13.1平方公里处建设覆盖全省、辐射东北及全国的空港保税物流园区。

2.建设四平、辽源、通化、白山、延吉、白城、松原市作为物流结点的物流带

依托通化东宝、延边敖东等制药企业,建设通化、延边现代中药和生物药物流基地;依托延边聚星货运站有限公司、珲春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吉林东北亚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公路、铁路货运站场,重点发展对俄、对朝国际商贸物流;依托白城、洮南等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和粮贸市场,发展农特产品贸易物流。

(三)黑龙江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黑龙江省围绕六大产业群:装备制造业产业群、石化工业产业群、能源工业产业群、食品产业群、医药工业产业群、森林工业产业群,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继续推动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和铁海联运的物流通道建设,加大铁路建设力度,提高黑龙江省铁路运输能力,解决铁路运力不足问题。建设并开通25个口岸,其中黑河、同江、绥芬河、东宁已发展成全国对俄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在绥芬河市辟建了国内首家民营国际直升机(货运)机场,形成一条通往俄境内的空中运输走廊。口岸的“一关三检”和流通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协调解决中俄双方交通部门查验项目和标准不一问题,国际运输线路延伸受中国军事设施改造资金制约问题,绥芬河、东宁、密山公路口岸开关时间不足问题,虎林—马尔科沃口岸国际道路旅客运输恢复开放问题以及俄方对中方车辆不合理限制和收费项目过多等问题,促进中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洪丹.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物流与采购研究.2008.49:31-32

[2]毛玉萍,刘兰波.黑龙江省物流市场主体现状分析.物流科技.2008.7:93-94

[3]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猜你喜欢
发展规划东北三省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用课程标准审视教材、思考教学——以“‘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为例
东北三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