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船舶用钢供求矛盾的模式探索

2009-07-06 05:19姚利田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供求关系模式探索

姚利田

摘 要:本文旨在探求解决船舶用钢供求矛盾的有效模式,即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手,实现船舶用钢“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steel ships to solve the effective model, that is, the ship enterprises join hands with th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the achievement of steel ships "joint co-ordination, concentration of order" mode.

关键词:船舶用钢 供求关系 模式探索

Key words:Steel ships; supply and demand; mode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68-01

引言

从本世纪开始,中国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船舶用钢需求的快速增加。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船舶建造使得造船企业对高附加值船舶用钢的需求大幅增加,随着船舶吨位的大型化,造船业提出了使用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要求。船舶用钢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解决国内造船用钢供求矛盾,对中国船舶工业和钢铁工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船舶工业造船用钢的供求矛盾现状,探讨了解决中国船舶工业用钢供求矛盾的一种模式,即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手,实现船舶用钢“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

一.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实现强强合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船舶制造企业和钢铁企业联手的重要性,为了解决造船用钢的供需矛盾,双方从实践中探索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即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在2000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起来,与辽宁鞍钢集团就造船用钢的供应达成了协议,辽宁鞍钢集团每年向上述两家造船企业直供其所需造船用钢,价格实行年度定价,不受市场行情和钢厂价格调整的影响,以后每年双方经过磋商,并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预测后锁定下一年年度价格。这种合作模式是后来的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战略合作模式的早期探索与实践,为2006年开始的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奠定了基础。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全面实施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二.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的优势所在

当前,船舶用钢市场需求旺盛,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是双方共同应对市场风险、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一。实行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有利于双方在资源供给、资金运作、产品需求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稳定的销售和采购渠道。一方面,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是进入改革创新大发展新阶段后,针对船舶市场和钢材价格波动,造船企业控制造船主业风险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有利于造船企业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整合需求。另一方面,实行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造船集团整体优势,整合各船厂钢材需求信息资源,增加与钢厂谈判和合作的筹码,形成批量生产、批量订货,锁定或降低船用钢材的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

三.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的具体实践

2004年以来,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已经在实践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中国两大造船集团已经相继与济钢、重钢、首钢、太钢、营钢、沙钢、宝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行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在解决供需矛盾,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还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的目的。首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于2006年10月正式启动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中船重工先后与济钢、重钢、首钢、五矿营口、江苏沙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积极与钢厂进行洽谈,落实订货资源,并对双方合作交换意见、建议,探讨进一步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途径。其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宝钢集团公司在宝钢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国船舶工业的领军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造船集团和海军装备的主要建造企业。

四.对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的评价

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实行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是新阶段、新形势下,中国造船企业针对船舶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大措施,是船舶制造企业实现持续健康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个单位降低采购成本、抵御市场风险的需要。2003年以来,造船行业抓住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兴旺的机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规模成倍扩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外部形势中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利因素,其中船舶用钢的供给和价格因素尤为突出。钢材成本占造船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大致在15%-25%之间,船用钢材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益。钢材市场的大幅波动,给造船行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中国造船企业顺应潮流,把握机遇,探索出了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模式,对稳定供需关系、规避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稳步繁荣,国内外造船市场持续兴旺,中国造船企业对造船用钢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数量的比重增加,导致造船企业对高附加值船舶用钢需求的大幅增加,但造船用钢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附加值船舶用钢的供给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造船企业的需求。通过以上分析,预计至少还需几年时间才能到到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而且根据事物发展“矫枉必须过正”的普遍规律,只有首先达到供过于求以后,才能逐步回落到供需平衡,供需双方同步、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中船重工编辑部编著,钢材“联合统筹,集中订货”工作简报第4期,《中船重工》,2008年4月,第15期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标准化研究所编著,《钢板钢带及相关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9月,第3版,第58页

[3]船舶用钢的市场与供给,《船舶物资与市场》,2007年6月,第54期,第26页

[4]《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2008》(中文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8年12月出版

猜你喜欢
供求关系模式探索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电力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研究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供求关系视阈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理解经济基本概念,上好高一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