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的新转变——企业型政府

2009-07-06 05:19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低效率竞争行政

刘 畅

摘 要: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性的政府财政萎缩,使行政机关的可用资源日趋拮据,公共部门进行了不同的改革,核心理念是试图建立一个企业型政府。现在又适逢全球经济危机,对企业型政府的重视将会进一步提出。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型政府,为什么要打造企业型政府,如何建设企业型政府,对企业型政府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

Abstract:At the 20th century 80's, as the global financial shrinking government, and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of the increasing constraints of available resources, public sector reform of a different core philosophy is to try to establish a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Now coincides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government-to-business will be further attention.In this paper, by introducing corporate-type government, why should we create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how to build enterprise-oriented government, on the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to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关键词:企业型政府 社会治理

Key words: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social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85-01

企业型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的政府部门,员工门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的运作。

一、现代政府的弊端

1、政府角色仍较膨胀。经过几次改革,应当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形成,但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的职能仍较膨胀,政府角色仍较膨胀。在现实中存在较多的“越位”、“错位”现象,该管的事情没人管,不该管的事仍在干预,政府部门仍在做许多自己干不了也管不了的事情,社会问题仍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使人们必须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2、政府组织的低效率。政府是唯一对其成员拥有强制力且有权征收义务税的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是名符其实的自然性垄断者。由于缺乏竞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缺乏竞争的压力;政府管理亦缺乏企业管理创新的理念,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也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这样,导致经营的低效率。

3、政府执行的低效率。政府的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政府设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政策的执行。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低效率。如我县存在的部门工作不到位,主要也是执行不到位。且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政策有误,但政府部门因过去计划投入的资源,而不愿终止原有计划。“死要面子活受罪”。

4、政府机构的内部性问题。如由于政府机构缺乏利润作为评判的标准,政府将预算规模作为其主要的目标,盲目扩大机构规模,追求工作人员数量的扩张,人越裁越多。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政府机构运作的成本大大提高。

5、国际和国内竞争的压力。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迫使政府不仅必须和其它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相协调,而且国内经济竞争的压力,特别是我县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迫使我县各工作部门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以更强的能力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同时,政府还必须提出前瞻性经济和社会政策,以面对市场的竞争。

由以上几点来看,政府必须加快机制和体制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需要。

二、怎么建设企业型政府

1、创造新任务。多元价值的民主社会中,人民的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且相互矛盾冲突的,因此,行政人员应该主动体察民情,发掘民众的需求,运用适应的行政裁量权,创造机关的时代任务,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2、主动发掘机会。具备创新精神的行政人员,对环境的变化,人民的好恶保持高度的警觉心,能够及时掌握公共服务市场的机会,预防危机的发生。公共管理者就像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家,有着敏感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引导市场消费,开创具竞争力的服务或产品。

3、勇于承担风险。创新的活动必然伴随风险。勇于承担风险的公共管理者,拥有更宽阔的创新空间。虽然创新的想法或作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风险损失,但都是公共管理者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4、行政首长的支持。任何组织的变革都需要机关首长的配合。行政的创新更需要行政首长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攸关行政首长政绩的创新计划,行政人员必须以耐心和毅力,剖析利害得失,使计划得以贯彻执行。

5、建立外部联盟,组织内部团队。企业型政府的创新改革活动若无机关外部和内部的密切配合,则难以成功,对外必须寻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团体的协作、缔结作用。

6、擅用舆论压力。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舆论和传播媒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成功的企业型政府官僚应善于运用这一力量,创造有利的舆论气氛,以协助政府改革计划的推行。

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企业型政府的领导者往往具有独特的个人领导魅力,能够向民众说明其施政的远景,进而取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能够说服和引导所属成员抛弃个人成见,使之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8、政府组织文化的塑造。企业型政府的再造工程必须以创新取向的组织文化为根基,通过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使改革计划得以延续和贯彻,使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得以确立。

政府再造——打造企业型政府,是时代的选择。历史发展表明,大政府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权力适当,组织结构较大,人员精简,预算规模较小,职能精简,更加负责任,具有回应力,更加民主、高效、守法廉洁、公正的政府即将诞生!

参考文献:

[1]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 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低效率竞争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论网络反腐:正外部性、低效率与政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