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2009-07-06 05:19张微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工作分析知识经济时代挑战

张微 杨 潇

摘 要:当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也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朝着越来越不确定和难于预知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工作分析是理解工作本身的最佳方法,只要存在着工作,工作分析就不会过时。只是知识型工作相对于传统工作,在工作内容的确定性与重复性、工作的性质和基础、对技能的要求、职责边界、与周边关系的协调要点上都发生了变化,对工作分析本身和工作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Abstract:When the wave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cross the globe, the work people engaged is also develop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which is more and more uncertain and difficult. As a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an enormous challenge, when the knowledge-based work and knowledge workers of enterprise and sector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ain value creation. And even whether a job analysis of the argument has become obsolete. In fact, the work of analysis is to understand the best way to work itself, as long as there is work, work will not be out of date analysis. Only a knowledge-based work as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work, the uncertainty in the job content and repeatability, and the nature of the work based on skill requirements, responsibilities borders, coordination of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ing points have changed, and analyze their work and analysis work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工作分析 挑战

Key words:Knowledge-based economy, Job analysis, Challenge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微,女,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杨潇,女,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26-02

一. 对工作本身的挑战

1.1 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增加

工作分析是系统地收集、比较、分析和工作有关的各种信息的管理活动, 其结果表现为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说明书,即对工作中最稳定和确定性的内容的规范性的描述。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随着新技术在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作本身灵活性、复杂性大大增加,工作本身可以规范和标准化的内容越来越少。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对工作分析存在价值的质疑。

1.2 工作界限的模糊

随着工作本身从重复性向创新性的变化,知识型工作不再强调这一点,而是允许、甚至鼓励职位与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的重叠,以打破组织内部的本位主义与局限思考,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在模糊的边界条件下,怎样的工作内容应该被包括在工作说明书中将成为难以确定的问题。

1.3 工作的团队导向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进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随着知识型工作的增加和工作的复杂程度的提高,工作的完成也越来越依赖于团队合作的形式。使得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贡献较少的取决于个人直接的工作成果而较多的取决于整个团队整体的工作业绩。而且,团队成员的工作交叉、职责互动,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换与互动,是团队创造力的根源之一。团队的出现使稳定的职位和固定的职责逐步消失,传统的工作分析也因此失去其研究和分析的对象。

二. 对工作分析方法的挑战

2.1 知识型工作的信息难以收集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或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传统的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工作分析方法,都是以对任职者的行为特征和外在工作活动信息进行收集的为基础来展开的。这些方法在运用于分析知识型工作时,将难以收集到职位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信息,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面临着失效的危险。

2.2 职位信息的来源有扩大的需要

因为组织能否生存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所以许多组织都将其边缘业务外包。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工作分析应该将标准集中在任务对核心功能的影响程度上。例如,当顾客服务是组织的基本目标时,就可能采用顾客服务工作作为评估标准,上司权利转向顾客权利,收集职位信息时,顾客就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而团队工作则使同级协调在工作中比重的、对工作结果的影响程度大于上级协调。因此,传统的以对任职者本人及其上级进行调查来收集职位信息的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地把握职位的工作内容与任职要求。工作分析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要将该职位的内在顾客与外在顾客,业务流程的上下游环节都纳入到工作分析的信息来源之中,形成对职位全面地信息收集与分析。

三. 如何认识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第一原则,工作分析源自于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此后,西方管理学家对它进行了不断完善;如今,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整个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规范。

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系统地引入“工作分析”这一基础性管理工具。然而,我国企业应用的时间不仅只有短短十几年,而且在实践中开展系统性工作分析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目前,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多重汇报、多头指挥,选用育留没有标准等现象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这些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的现象都会指向一个源头:没有进行系统的工作分析。虽然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型工作和知识型员工的增加使传统的工作分析和方法有些不太适用,但是,工作分析,尤其是在我国企业中,非但不能抛弃,而且要大力推行。因为企业内虽然存在着工作职责扩大、职责边界交叉的现象,但这决不排斥企业内存在稳定(或者相对稳定)的分工关系;企业内的职责边界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模糊,但绝不会消失。事实上,即便是团队工作,它也不排斥成员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分工。只有通过有效的工作分析,形成准确规范的工作说明书,明确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我国企业才能突破目前的管理困境。

四.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该采取的对策

工作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必要性已经勿庸置疑,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工作分析只有随着组织环境和组织本身的变化进行适时适当的变革,才能更好的为组织服务。

4.1 建立分层分类工作说明书

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职位在职位本身的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根据职位类型的差异来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位说明书。

对于传统的职位,比如生产工人依然可以采取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工作说明书。而对于知识型工作则可以根据工作要求的不同在在工作说明书中做出不同体现,比如在行为导向与成果导向在程度上的差异,以及更加宽泛的职责界限。

4.2 引入以流程为基础的工作分析方法

随着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作任务的不确定性增加,个人工作向团队工作的转变,工作成果向上级负责的同时对顾客负责的需要,工作分析不仅要收集来自任职者本人及其上司的信息,也需要收集来自同事和内外部顾客的信息。引入以流程为基础的工作分析方法,即在进行工作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职位本身的现状与上级要求,还要考虑该职位于其他相关职位在流程上的衔接关系,将上下游环节的期望转化为该职位的目标与职责,从而帮助组织树立客户本位主义思想,提高流程的效率与效果。

4.3 引入适用于团队工作的工作分析方法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工作的团队化导向,工作分析方法需要做出以下几方面的转变。①用角色分析代替职位分析。团队工作注重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互助与信息共享,因此,宽泛的角色定位比严格的职位界定更能把握工作的要求。②用角色间分析来代替角色内分析。团队绩效依赖于团队成员的协作,而协作的基础是要识别不同的角色之间在工作职责与任务层面上的相互依赖性,而对于这种相互依赖性的分析则必须通过分析角色之间的流程关系来实现。③用团队素质结构分析来代替职位任职资格分析。对于团队而言,个人的任职资格应逐步被团队整体的素质要求所取代,形成基于整个团队的任职资格体系,按照团队的整体目标来确定团队成员的素质结构。

4.4 形成动态的工作说明书

知识经济时代工作本身及其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工作分析的成果,即工作说明书应该是灵活可变的。对工作说明书的动态管理,其核心在于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地对工作说明书进行更新。

参考文献:

[1]蔡厚清.对工作分析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思考[J]企业活力,2007(9)

[2]沈延芳,吴绍琪:我国后工业时代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出路[J].现代企业,2007[8]

[3]曾月征,贺小武.浅析如何在工作分析中渗透人本管理思想[J]企业管理,2007[9]

[4]李文东,时勘.工作分析研究的新趋势[J]心里学进展,2006(14):3

猜你喜欢
工作分析知识经济时代挑战
工作丰富化实践的效果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思考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