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环境调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09-07-06 05:19宫彬彬罗双霞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宫彬彬 罗双霞 刘 珺

摘 要: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新设置特色专业,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作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整个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本论文提出了几点本课程相关的改革措施。首先从讲授内容方面增加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环境相关基础知识的讲授,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其次在课程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设计温室环境参数,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在课程讲授方式上增加课堂讨论的内容,强化学生环境综合控制的知识。

Abstract:The major of protecte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the new feature specialty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As a main course of this specialty, technology of 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 is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specialized courses learning. By reviewing the teaching practie,this paper is an initial discussion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First, Adding teaching environmental basic knowledge of the energetics and fluid mechanics into the specialty course syllabus for perfecting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Second, for exercis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design, letting the student design by theirselves on the course project. The last, to cultivate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control by class discussion.

关键词:温室环境调控技术 教学实习 课程改革

Key words:technology of 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 course project;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简介:宫彬彬(1981—),男,河南洛阳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温室工程和温室环境方面教学及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44-0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03年批准招收本科生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农学类专业。河北农业大学是第二批经教育部审定批准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其专业特点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先进设施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在可控环境的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它集成了设施园艺、园艺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培养具备现代设施农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1]。《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作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方面,给学生系统讲解温室环境(包含光照、温度、湿度、气体与土壤五大因子)和作物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给学生详细讲解温室环境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较为综合,也要求我们在教学方面多类学科综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体会,认为有必要对《温室环境调控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在此,提出建议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先修基础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有完整知识框架作为支撑,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先修课程有生命相关的、工程相关的以及环境相关多门课程。由于培养方案中缺少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环境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给学生讲解温室热量平衡、温室保温设计、温室人工光源配置等相关知识时,学生在理解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存在很大困难,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主干课程也很多,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如果单纯的以增加课程来解决温室环境调控技术先修课的问题,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能由于没有时间消化知识,产生反效果,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

为了有效地解决此问题,根据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方案,增加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的讲授。可以在课程开头部分利用8-10学时的时间先给学生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完善学生先修知识体系,再进入课程主体部分的学习,这样既没有增加学生太多的学习负担,又可以为后续的课程做好铺垫,使学生在课程理解方面更加容易,也可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实习与设计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教学实习是学生增加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生产经验的很好的机会[2]。温室环境调控技术在教学安排上有三天的实习,合理安排教学实习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教学质量,也可以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实践自己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

本专业教学实习较多,由于试验基地条件有限,在内容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难,难免会出现重复的内容。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和本门课的教学特点,根据我们教学实习的经验,建议从教学实习内容方面做出相应改革,将课程设计与实习相结合,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两方面内容。

传统的教学实习通常以参观和田间劳动为主,这种实习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缺点[3]。由于教学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参观时走马观花,不能真正了解参观的内容。针对教学特点,教学实习可以做出相应调整。首先增加部分设计内容,此课程在课上给学生讲解了许多温室设计计算的内容,例如日光温室的采光设计,温室通风量的计算等内容,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查阅各种规范、资料,自行的进行温室设计,并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相互评价设计结果的合理性,一方面巩固了课上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丰富课堂讲授形式,锻炼学生进行环境综合控制的思路

温室环境是动态的、复杂的环境,每一个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现代化的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也是种动态的、综合的调控。在课程教授过程当中,我们也是以这种讲授思路给学生讲解的,从最开始温室生态因子的特点,就是以综合性、制约性、不可替换性为主要讲授内容,到各种环境因子的调控方法,尽量给学生联系多个因子之间的关系,但由于课程学时有限,每一章的内容侧重点又不一样,例如讲光环境时,也给学生讲了光环境和温度环境、湿度环境、CO2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但是侧重点还是光环境的控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以及课下复习的时候就容易忽略这方面的内容,而且综合控制要求学生能够将几章的内容较好的贯穿在一起,找到几种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点,比如说作物的气孔开闭,当太阳光太强烈的时候,作物蒸腾量增加,作物的气孔为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气孔会变小,进而会增大作物的CO2吸收的阻力,影响光合作用。这种时候就可以增加灌溉量来满足作物体内水分平衡而影响光合作用。类似于这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能将内容好好总结。从往年的试卷分析来看,这样几种环境综合作用的题目得分率很低,没有很好的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在上课讲授形式上做调整。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首先,设定几个温室环境综合控制的题目,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控制方案,并说明理由。其次,在收集了控制方案之后,再让学生相互提出控制方案的不足以及需要补充的地方,把这种形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一。

四、结束语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也是达到教学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也是本着这样的思路,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的思路[4]。温室环境控制涉及学科广,我们希望可以将温室环境调控技术此课程作为一个平台,将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上三点调整思路,有些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会不断地对课程进行调整,使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 谭豫之, 张文立. 农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J. 高等农业教育, 2003, (4): 54-57.

[2] 曹林奎, 金为民,陆小毛. 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24(11): 4-9

[3] 桂萍, 王秀琴等.实践教学在农科类专业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 65~66.

[4] 蒋文春,郑秀春,贾燕,肖亦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513-514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