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2009-07-06 05:19贺艳芳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对策

贺艳芳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形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工作负荷过重、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过高期待及高校教师个体个人特征方面的一些因素。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本文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Abstract:In the last few years, our country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tired phenomenon is day by day serious. Forms our country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tired reason to be many, including: The working load is overweight, student's misdeed, teacher to own work high anticipation and university teacher individual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 aspect some factors. Is tired in view of Our country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对策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tired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66-01

一、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皮斯特斯把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尽个人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劳、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马斯拉奇等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部分,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相关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是:1)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职业倦怠是一种感觉疲劳或挫折的状态,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生理上可能出现头疼、胸痛、腹胀、内分泌失调、睡眠障碍等情形,心理上则主要表现为厌倦、力不从心、情绪烦躁、焦虑,甚至愤怒,觉得丧失生活乐趣,回避社交等等。情况严重者,有可能发展成忧郁症。2)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倦怠使教师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投入和参与减少,课堂准备不充分,创造性低。3)人际关系紧张。个人成就感的减低致使教师逃避社会交往,不愿意与学生交往,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学生,使同事和师生之间关系恶化,甚至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安定和谐。

二、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1、工作负荷过重。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压力,很多学校都规定了教学数量。除了教学任务之外,绝大部分高校制定了发表论文的科研考核量化指标,因而高校教师也面临着来自科研方面的巨大压力,尤其是需要为在那些有限的核心或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而竞争。

2、学生的不良行为。利思伍德(L.Leithwood)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引发教师倦怠的主要因素。高校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但是市场经济下的高校,急功近利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很多学生日益对所学知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强调要学习那些能很快转化为挣钱的能力和谋生的手段的知识,而对高深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从而在课堂上表现为听课的积极性不高。面对高校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质疑及直接表现的对理论学习热情的下降,高校教师普遍感觉到压力。

3、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过高期待。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精英人士,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成就感,期望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就一番事业。当这种抱负遭遇现实的种种阻碍无法实现的时候,就极易产生一种情绪衰竭。

4、个体个人特征方面的一些因素导致的职业倦怠。有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

三、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为教师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对于高成就需要占主体的高校教师而言,他们本身就如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所说,具有以下特征:事业心强 ;喜欢挑战性的工作;会全神贯注于完成任务;渴望将事情做到更加完美,并能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对此,高校所应该做的就是:(1)为他们布置具有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2)及时准确的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反馈。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高成就需要的高校教师的成长。

2、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同时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教师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的实践机会,注意自己的经验与技能的积累。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的导师、学生的学习顾问以及研究者、学习者。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多搞参与式、启发式、实战式教学。提高课堂吸引力,提倡创新,增加与同学的互动。

3、调校自己的期望值。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能力来制定适当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果盲目和别人攀比,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非能力所及,就难免会体验挫折,从而成就感低落。

4、注意培养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向亲朋好友倾诉;还可听听音乐、出门旅游,或找些自己喜欢的事物来分散倦怠情绪。平时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学会放松自己。

参考文献:

[1]焦炜、程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探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6卷,6期/2008年11月

[2]晏志勇、王波,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新进展,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9期

[3]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教育评论.2003,-28

[4]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外国教育研究.2002,(3):56-60.

[5]冯大鸣.教师的疲惫与疲惫的教师:问题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6]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与其促进,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0, (1)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