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中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探索

2009-07-06 05:19符美权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创造性思维新课标

符美权

摘 要:新课标倡导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开放式教学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开放性教学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实施开放性的任务型教学,启发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但开放性数学教学仍有许多亟待解决问题。

Abstract:New Curriculum advocacy activities to build student lear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 Open teaching their unique value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Ope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ideas, and create a relax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ended task-based teaching, inspired by the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foster student participation, cooperation and self-awareness of learning ability. But the opening up of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there are still many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关键词:新课标 开放性教学 教学模式 创造性思维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open teaching; teaching mode; creativ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67-01

一、数学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特征与理论依据

(一)数学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1、教学中不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也反对任何一种过分的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有一定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路径差”。

2、给各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教师事先未曾预料到的)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说的不同看法能有一个理解与评价的机会,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

3、教师应积极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就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与表达而言,应注意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

4、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中,既要发挥引导作用,又不应成为一种强制的统一,而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开放性教学的依据

1、教育学与心理学视野下的开放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放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的需要,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自我创新,自我学习的时空。

2、现实依据

素质教育理论为开放性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素质教育是“全”而“特”的教育,它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学校教育要“面向未来”,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的开拓性人才,培养有独立学习精神,又能主动吸收新信息的外向型人才,而这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传统封闭型教学模式不能达到,建立新型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放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纽欧尔(Newell&.Siomn)认为: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可见,问题强调一种情景,能激发个体想要做某件事,但又不是靠熟练模仿就能完成的,需要进一步探索。“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景中去,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回忆、联想,从已有知识经验中,寻找可借鉴的方法或思路解决问题。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课题和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景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具有开放性,不是指某一具体教学形式,也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应贯穿于课前、课上和课后。

三、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数学开放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时,不应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 “路径差 ”。

(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都所说的不同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

(三)开放性数学教学,要选择好联系实际的开放的习题,题量和难度要合适,避免陷入从封闭性题的 “题海战 ”走向开放性题的 “题海战 ”。

(四)在编制习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才不至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

(五)实施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解题时,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积极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总之,开放性教学模式应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

[3]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张国栋,《数学解题过程与解题教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5]郑毓信,“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 中学数学月刊,2007-07

[5]汪木水, 由今年的一道高考题谈数学开放题教学[J].福建中学数学,2007-09

猜你喜欢
开放性教学创造性思维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高中历史课堂中开放性教学的应用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