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2009-08-01 04:48曹慧英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误区合作学习

曹慧英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之中。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并认识到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许多中重要的能力成分都可以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主要的课型都可以以这一形式展开。

[关键词]:音乐课 合作学习 误区 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之中。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被用于音乐探究活动、歌曲处理、二度音乐创作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并认识到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许多中重要的能力成分都可以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主要的课型都可以以这一形式展开。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不仅可以发扬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组织形式,在我们音乐学科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这说明老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已更新了理念,有了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意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以所听一堂课为例,教学内容为苏教版第七册《童心是小鸟》,教学中,学生们学会歌曲后,教师让大家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分别用舞蹈、器乐、绘画、朗诵、诗歌创作等形式来表现歌曲、拓展歌曲。学生听到教师一声令下,全部重新组合成小组,教师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笔者身旁是器乐小组,一位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只顾自己拉琴;打击乐伴奏的小朋友,有的跟不上节奏、有的还在嬉闹、有的在东张西望。老师很费力地在各组间穿梭指导,但因声音嘈杂而效果不佳。汇报表演时,几乎大多数小组都未能较好地表现歌曲。可见,“合作”也不能流于形式,也要讲究技巧,注重合作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合理分组

目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基本为四人、六人或八人小组,都为根据座位就近组织,随意性较大,这样的分组往往很难充分地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合作的内容及学生的情况合理分组,如每组必须有一至两名能力较强、能有效组织合作的同学,以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再如,在进行歌曲合作学习时,可把器乐较好的学生分到各组去,以器乐的标准音高和对歌谱的较好把握来带动本组的合作;又如,可让平时不太爱合作交流的同学编在一组,老师当他们的组长,与他们一起交流、合作,帮助他们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适时安排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音乐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适当、适时安排小组合作。如在歌谱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学生思维受阻时,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欣赏乐曲后,在小组内先说说各人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再全班交流,如欣赏了《运动员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后,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进行曲的特点。又如,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再如,在旋律的续编练习时,也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借助竖笛帮助把握音高,共同商讨多种续编方法。当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教师需发挥其引导作用。如一位教师在教会学生演唱《青春舞曲》后,让学生以动作、表情等自由方式为歌曲创编演唱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发挥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好合作时机是提高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良好途径。

三、满足学生需求,寻求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音乐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教师只有充分关心每个小组的合作“实况”,让每个学生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他们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才能最终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四、学会合作,转变传统角色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笔者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一位老师在《爵士乐》一课中,巧妙地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需根据学生的介绍适当做出补充和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中,老师不再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五、小组合作要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仅是目前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其他方式相结合进行。要努力体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相结合,传授知识与交给方法相结合,让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之一和尺度,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不断实现“审美体验价值”和“创造性发展价值”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每个音乐老师的职责,因为只有合作才会有发展,初步实施合作学习,对任何一位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让我们“投入”地“应战”吧,因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必将成为新时期中小学音乐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音乐课误区合作学习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