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向六种人学习

2009-08-04 09:21王荣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传授知识点教材

王荣军

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和灵魂,是判断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成功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好,需要向六种人学习:

1.向学生学——换位思考,确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庄子·至乐》中有一则《鲁王养鸟》的故事:从前在鲁国都城的郊外,落下一只大海鸟。鲁国的国君以为这是神物,献酒给它喝,摆上最丰富的筵席供它享用。可是,海鸟不懂得鲁君厚待它的盛意,吓得两眼昏花,一块肉也不敢尝,一杯酒也不敢喝,第三天就死掉了。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常犯类似于鲁王的错误。教师将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没有把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唤醒,而是把他们在认知方面的潜在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对教育充满反感、厌恶。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教育不是外界强加的,它是一个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不应该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我想怎么教”,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我怎么教,怎样教学生最容易接受,最乐于接受,效果最好”。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弃“话语霸权”,平等地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虚心地向学生学习。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氛围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要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爱学、会学、乐学、学好,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所在。

2.向教育研究人员学——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文化知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的。教师要由教材的“阅读者”向“研究者”转变,教师吃透教材精髓是科学、简单、高效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甚至理解错误,教学中或浅尝辄止、或胡编乱造,或把本身并不太难的知识讲得艰涩隐晦,就会使学生越来越困惑。有的学生说:“自己看书有一点懂,老师讲后基本不懂,考试之后发现自己是完全不懂。”学生看了、听了、练了,结果却一无所获。古人说得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惑以。”

孔子说:“大道至简。”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帮助学生简单、轻松、快速掌握知识的作用,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教者存在的价值又从何体现。要想让学生简单、轻松掌握知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就不能停留在一般层面,要做“研究者”,深入研究推敲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吃透编者的意图,深刻把握重难点,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微观上洞悉每一个细节,以及每个知识点的起承转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关系…… 要研究教材,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甚至可以丰富、完善教材。

3.向幽默大师学——激发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政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传统教学的通病。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学生意志力不强,注意力不够持久。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优秀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只能持续二十分钟左右。政治教学内容中抽象理论较多,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理解难度大,如果我们教者照本宣科,教法陈旧,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幽默、快乐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这是为学生“减负”,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我们在课堂上,要运用幽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挥洒激情、放飞思维的快乐舞台。

当然幽默之处应注重实效,应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相得益彰,运用时要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切不可生搬硬套、插科打诨、胡吹乱侃,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4.向学者学——提高人文素养,身教胜过言传

人们常谈“名人效应”,教学中也有“名人效应”,或者也可称之为“学者效应”。有些老师在市、省甚至国内有了知名度,学生以能成为他们的弟子为荣,勤学、乐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处于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哪有不进步的道理。如果教师整日为生活琐事所困扰,没有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热情充实知识,提高素养,进行教学研究,只是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把自己当成“教书匠”,少了些书卷气,多了些市侩气,缺少知识分子、学者的气质,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尊重、敬仰、崇拜、模仿之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勤于学习,不仅要成为本学科的“专家能手”,还要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力争成为学者型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教师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5.向导师们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方法传授

研究生导师平时讲得不多,却培养出了较高层次的人才,这一点很值得我们中学老师思考和借鉴。传授知识是教学的较浅层面,传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核心。传统教学重内容轻方法,学生学得再多也只是储存知识的容器,总是离不开教师这根“拐杖”,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靠死记,考完全忘记。”这种陈旧落后、压抑人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再延续下去了。教是为了不教,最优秀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学生能搞懂的知识,教师就不要去讲,不能辛辛苦苦办坏事,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主要的精力要用于传授各种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力。

由重视知识传授转为重视方法传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方法,探究不同方法的异同以及运用的注意点等。

6.向工程师学——重视教学流程,科学设置教学环节

工程师建大厦、造导弹,一个细节、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否则就要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没有必要这么谨慎,马虎一点出不了大事,这种观点是非常要不得的。目前,我国中学课堂教学内容多且难度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我国的经济、教育等现状又决定了,较长时间内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我们应当清楚我们可爱又可怜的学生稚嫩的肩上承载了多少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照搬大学课堂常用的报告式的讲课方法,是不适合的。

一节课中的不同知识点,他们性质、难易、角度不同,我们处理的手段、方法、投入的时间也不能相同,导、讲、演、练、讨论、实践、合作探究等方法要穿插综合使用。一节课要讲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要分为多少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几个步骤处理,都要计划好,理解、记忆、练习都要到位。切忌一讲到底,“大而空”,否则,学生课上听得津津有味,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却得不到提高,就会出现“听起来激动,想起来冲动,做起来一动不动”的状况。

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倾注热情,不断耕耘,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深化认识,以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减负,推进新课改进程,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让“教育”这朵人世间美丽的花朵,不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传授知识点教材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传授技艺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