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平叛亲历记

2009-08-11 01:16任志伊
党员文摘 2009年3期
关键词:叛乱分子达赖喇嘛人民解放军

任志伊

分裂分子发动叛变

195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通过谈判,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当年9月至10月,人民解放军第18军按协议要求到达西藏首府拉萨,从此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年底,中央人民政府考虑到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明确宣布在6年内不进行民主改革。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讲话在谈及西藏民主改革问题时指出:现在已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进行改革。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是否进行改革,要到那时看情况才能决定。但以达赖为首的上层反动集团,却坚持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反动立场,公然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958年,他们默许和支持一些分裂分子在西藏山南等地建立叛乱武装组织和进行叛乱活动,围攻中共地方组织,伏击人民解放军车队,杀害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并残酷迫害爱国僧俗人士。

对于西藏上层反动分子蓄谋已久的分裂行径和叛乱活动,党中央早有察觉,并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力争使问题得到和平解决,规劝西藏地方政府改变错误态度,制止叛乱。但西藏地方政府把党中央的指示置于脑后,叛乱活动有增无减。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借达赖喇嘛准备到西藏军区看戏之机,挑起事端。2月7日,达赖喇嘛主动向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负责同志提出,要到西藏军区看文工团演出。而后,他又确定3月10日去军区看戏。西藏工委和军区为此次演出作了认真的准备。然而,噶伦柳霞·土登塔巴、达赖喇嘛的副长官帕拉·土登维登等人,却利用此事阴谋发动叛乱,并挟持达赖喇嘛出逃。

3月9日晚上,朗子辖(拉萨市旧政府)的墨本(市长),根据噶厦(西藏地方政府)的指示,向拉萨市民煽动说:达赖喇嘛明天要去军区赴宴、看戏,“汉人准备在会上毒死达赖喇嘛”,“军区准备了直升飞机,要把达赖劫往北京”,每家都要派人去罗布林卡向达赖喇嘛请愿,请求达赖喇嘛不要去军区看戏。

第二天早晨,2000多人涌向罗布林卡,阻止达赖喇嘛去西藏军区。叛乱分子在罗布林卡门口打伤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桑颇·才旺仁增,打死爱国人士堪穷帕巴拉·索朗嘉措。上千人手持小白旗上街游行,呼喊“西藏独立”、“赶走汉人”等反动口号。叛乱武装还在药王山(拉萨市制高点,在布达拉宫附近)、罗布林卡及市郊构筑工事,包围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办事处和西藏军区机关。

当日下午,叛乱分子在罗布林卡召开所谓“人民代表会议”,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提出同中央决裂,要“为争取西藏独立干到底”。叛乱分子以“西藏僧俗人民”的名义,在拉萨街头张贴布告,声称西藏是“独立的国家”。

当天晚上,在拉萨周围的叛乱分子小股向市区集结,并武装袭击前往拉萨河渡口执勤的人民解放军分队。

20日凌晨,叛乱分子向驻拉萨的人民解放军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拉萨代表机构及西藏军区发起全面攻击,至此,以拉萨为中心的武装叛乱全面爆发。

军民同仇敌忾平叛乱

鉴于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活动已经发展到不能容忍的地步,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的决定。

驻藏人民解放军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严重情况下,在叛乱分子发起全面进攻数小时之后,奉命进行反击。当时驻拉萨的解放军,除机关人员外,能够投入机动作战的兵力只有1000余人,而拉萨叛乱武装就有7000余人,又有外国势力援助。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是具有丰富作战经验、英勇善战的解放军指战员,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仅经过两天多的战斗,就先后消灭了药王山和罗布林卡之敌,接着又围歼了聚集在拉萨的叛乱分子5360多人。

拉萨战役结束后,其他地区的叛乱分子并不甘心灭亡。人民解放军又于4月至9月发起了山南战役、纳木湖战役、麦地卡战役,还在昌都东北、东南以及昌都以南的盐井地区分别组织了进剿作战。

当解放军发起山南战役时,曾经饱受所谓“卫教军”蹂躏的山南人民,极其热烈地欢迎前来平叛的部队。许多群众提着酥油茶壶到指战员面前说:“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喝杯酥油茶吧!”一些藏胞还自动抱来马草喂军马,有的赶来牦牛,为部队运送物资,支援前线。

拉萨战役后,在祖国内地学习的西藏公学和团校藏族学员,纷纷要求返藏参加平叛。西藏工委根据学员要求,决定这两个学校的3000多名学员提前毕业返藏。这一批绝大部分出身于贫苦农牧民家庭的青年,是平叛中一支朝气蓬勃的藏族骨干力量,其中有500多人参加人民解放军,直接奔赴平叛战斗的最前线。他们作战勇敢,工作积极,许多人立功受奖。

1959年,经过若干战役和进剿作战,西藏各主要地区和交通要道沿线的武装叛乱基本平息,但边沿地区还有叛乱活动。残余叛匪同外国势力勾结,在空投特务的操纵下,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于是从1960年起,平叛部队对边沿地区开展平叛斗争。人民解放军以远程奔袭、分进合击的方法,控制主要要道,切断叛乱武装逃路;运用先包围后争取、争取无效后再打、边打边争取的原则,对投降者一律宽大处理,实行不杀、不斗、不关、不判的“四不”政策,扩大了解放军的政治影响,争取了叛乱武装中大多数人员投降。

平叛斗争是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相结合的正义斗争,得到了渴望翻身解放的西藏劳动人民的热烈拥护。在人民解放军发起进剿恩达、丁青、嘉黎、札木地区的叛乱武装战役前,藏胞罗松主动向丁青县委书记要求进入叛匪驻地了解情况,部队同意了他的要求。3月,进剿开始后,罗松回来报告了一个重要情况:一股千余人的叛匪埋伏在沙丁附近,准备伏击解放军进剿部队。这一情报,使正准备途经沙丁赶赴边坝的部队临时改变决定,出其不意地包围了沙丁,全歼了这股叛乱武装(其中包括一名经过美国训练的空投特务)。

在平叛战斗中,许多地方的藏胞群众自发组成各种自卫武装,站岗放哨,积极支援前线。仅笔者所在部队,就有上百名藏胞担任翻译,他们和部队一起行军作战,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61年,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对分散在昌都东南地区和林芝、那曲等地区的残余叛匪展开搜剿、侦捕。一些漏网的叛乱小股武装陆续被歼、投诚,包括昌都地区叛首八角喇嘛、申扎叛首保保阿工、芒康叛首甲描本等。其中为争取叛首保保阿工投诚,先后派出26人次前往宣传、劝说,终于争取其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对于那些被胁迫参加叛乱的人,人民政府根据党的政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如曾任达赖驻京办事处处长的然巴朗杰旺秋、曾任亚东下司马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赤门索南班觉等人,是在叛乱武装命令其断绝与人民政府的来往,强迫其签字参叛,否则格杀勿论的情况下,才被迫参叛的。参叛后,他们并无具体罪恶活动,也不受叛乱武装的信任。人民政府对于他们,就与顽固的叛首不同。如拉萨战役俘获然巴朗杰旺秋后,在问清情况后即予释放;对战后被迫逃往印度的赤门索南班觉,通过家人捎信,争取他很快投诚回归,与家人团聚。几年后,还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

在西藏军区指战员英勇奋战和广大藏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平叛斗争于1959年3月开始至1962年3月胜利结束,西藏地区的武装叛乱被彻底平息。共俘、降、毙叛乱武装9.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炮3.5万余支(门)、电台41部。平叛斗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国外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开辟了道路。

附注:本文作者曾任西藏边防部队某部秘书,《高原战士》报记者。

(摘自《文史博览》 2008年第5期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叛乱分子达赖喇嘛人民解放军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拉藏汗新立六世达赖喇嘛背后的政治因素(英文)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人民解放军誓词的回顾与启示
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诞生的前前后后
人民解放军首次缩编
1954年人民解放军两次炮击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