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电影制片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009-09-03 07:03孔朝蓬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提升

孔朝蓬 刘 纳

[摘要]经过近十年的体制、机制改革,目前长影集团影片制作、发行、放映以及后电影开发处于稳步发展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电影产业循环体系,促进数字科技发展,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成为长影集团大电影产业完善的重点。

[关键词]长影集团;大电影产业完善;综合竞争力;提升

一个现代的、成熟的电影企业要珍惜历史存留的价值。同时还要立足现实基础上确立长期发展规划:既要拍出优秀的影片。还要注意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体系。经过近十年的体制、机制改革,目前长影集团影片制作、发行、放映以及后电影开发处于稳步发展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就成为长影集团大电影产业完善的重点。

一、消除弱势环节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之上的东西,即所谓‘整体性的力量或‘综合素质”。而电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则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持续地向受众提供合格乃至优秀的影视产品。盈利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与整体实力。而这种综合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层次鲜明而且协同发展的有机系统,这种有机的系统主要体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均衡发展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综合竞争力还表现在消除明显的弱势和缺陷上。“一个拥有许多明显优势要素的传媒,因为在某一方面有明显劣势,在整体上便可能没有什么竞争力;相反,一个在整体上没有明显优势要素的传媒,因为没有明显的劣势,在整体上却可能体现出超过其他媒体的竞争力。这就是传媒竞争力整体性的体现。”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短板效应”,也就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往往不取决于最擅长、竞争力最具优势的那个方面。而是取决于环环相扣的链条上最弱的一环的承受能力。目前长影集团在影片的生产制作上仍具有一定的实力,集团下有两个影视制作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洗印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录音剪辑有限责任公司、一个美工综合有限责任公司、一个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_:个美术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还有演员剧团有限责任公司、长影乐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洗印有限责任公司继承了原长影的大量仪器设备,具有较强的生产与创利能力。长影的后电影开发在电影主题公园、电影频道的建设上均取得了初步成效,怎样使之高效运转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其长期发展的目标。但是发行和放映环节仍然是长影集团发展的“短板”。长影在华夏电影发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万达长影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中均参股,但没有形成集团效应,对所产影片的发行放映、宣传手段、营销力度都欠缺。反观上影集团,不仅加强了影片生产的建设,同时利用本地资源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电影院线——上海联和电影院线。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电影票房始终在1亿元左右徘徊,经过改造和完善,2004年上海联和院线票房成绩突破2亿元,2005年票房收入2.46亿,成为改革后全国城市中36条电影院线之首,不仅激活了上海电影市场,还奠定了上海电影市场在全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地位。

同上海、北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长春所处的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文化地位存在一定距离。但是长春是一个高校云集、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城市。同时由于是老长影所在地,长春拥有良好的电影文化基础。怎样在本地区做好发行、放映以及宣传工作,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覆盖全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不仅如此。如何加快融资机制的革新、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选择既适合自身又愉悦大众的影片类型,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明星制作团队。实现自身产业的优化整合等等,都是长影集团需要重视的弱势链条。而一个集团化的企业更需要一个长期的整体性发展战略做支撑。长影集团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部署总体战略,尽量采用各种手段消除弱势环节,逐步提升各部分的实力和竞争力,将竞争力资源、能力与大传播媒介间平衡、协调发展作为整体战略,提高综合竞争力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自身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电影产业循环体系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建立一个各个环节、每个子系统均衡、协调的循环体系。使其具有自我完善、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在电影文化产业研究中注重当代媒介文化生态的形成与发展,使其功能结构达到高效率、符合规律的运转,对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有序、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除了宏观而全面地去把握其在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动态的大环境中的协调与平衡外。还要注意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其本身内在要素的协调发展问题。电影集团的未来发展研究就要注意媒介自身以及与其生存发展环境关系的媒介生态问题,以期促进其内部结构优化、功能的有效实现以及传媒资源与环境合理配置,从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电影产业循环体系。而具体化到长影集团,要达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在自身产业整合与区域性电影资源整合两方面进一步开拓。

2,自身产业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

近几年的国内电影集团的建立和重组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往往出于一种上令下达的政策性机构重组,因此最初成立时的电影集团很多都存在简单的收购、合并、互相参股等机械结合的现象,集团下属的每一个子公司基本上独立经营而仅仅在形式上连接在一起。而且由于在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化过程中凸显的体制矛盾等原因,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机制、整体运作模式都需要逐渐磨合与协调。

长影集团最初组建时主要将原有的各艺术部门分立出去而组建独立经营的子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基本再次剥离了与电影产业关系不紧密的子公司,从而摆脱了简单、机械的联盟,走向现代企业自身的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一个影视产品上下游产业链顺畅的战略整体。但一个现代影视产业集团还需要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市场竞争局面,努力完善自身产业的垂直整合,从而在内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在长影集团的产业链中,影片生产环节在经营层面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渠道与投资回报的矛盾。长影集团在影片生产环节中洗印公司的效益是良好的,“长洗2006年洗印故事片55部,上交利润1178万元。这个数据超过了同期北洗和上洗的业绩”,“同时,从长洗在全国洗印市场所占的份额来看,2003年是十九分之一,2004年是八分之一,2005年是四分之一,2006年是六分之一。”而且由于现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洗印厂只有北京、上海、长春三家,面对全国市场的竞争,长影洗印公司通过挖潜和改革占领了市场,并成为近几年长影利润来源的支柱之一。但是洗印公司的利润毕竟有限,长影目前的制片资金仍然匮乏,导致制片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低下。因此目前长影在尽力促使实现国家影视互动资金政策落实的基础上更要加快投资、融资机制的改革,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稳固影片生产这一中心链条。

后电影开发链条既可以是电影产业自身纵向整合的前

向整合。也可以成为产业链中的后向整合。因此,长影集团的长影世纪城和长影频道就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自己建设成同时兼及长影产业链中提供上游生产资金和解决下游影视产品附加值的再生产基地,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电影产业链环环相扣地结成有机的整体。

长影世纪城是长影集团倾力打造的大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经过3年的运营,长影世纪城的经济效益良好,成为长影集团的利润增长支柱之一,同时已经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反哺电影生产。2007年长影世纪城参与投资的电影《导火线》获得了较高的票房成绩,同时还获得2007年第44届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长影集团旗下的长影频道进行了适时的片花宣传以及后续报道;其旗下的电影期刊《电影世界》和《电影文学》都开辟专栏,进行《导火线》的宣传和评论。这些举措不仅将长影集团、长影世纪城随影片的发行放映成功地推向前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电影产业进一步的纵向整合,从而形成了更轰动的集团效应。当然,长影世纪城作为电影文化旅游的重点项目,若希望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注意不能将特色和看点仅仅建立在球幕电影、激光电影、巨幕电影以及4D电影等电影高科技的展示上,因为电影高科技的更新频率很快,而一个电影主题公园对于高科技技术项目的更新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会直接影响经营成本。因为“从资金运作、经营状况和开发潜力等方面来看,中国的电影旅游产业已经面临不可忽视的困境。据报道,至2004年底为止,全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有2500多处,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可以肯定,约有i700多家企业无望收回成本,更有2500亿巨资被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套牢”。因此,无论从世纪城的经营风险还是社会影响力的塑造来看,都应该注重电影文化特别是长影原有的电影文化的渗透。文化品质的塑造和延续是电影文化旅游的核心。长影世纪城只有立足于长影几十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彰显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兼及世界电影最新科技风貌。才能在国内外众多的影视城、主题公园中具备独特的魅力,从而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促进长影集团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以及大电影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开发。

长影集团的另一个后电影开发的主要支柱是长影频道。目前,长影频道开播3年来,每年平均盈利近2000万元,但是通过对比全国七个电影频道的年收入,长影频道属于较低水平。2007年长影频道改变了经营策略,不仅重点推出了《电影记忆》《郑氏胡说》等自办精品栏目,还加大了长影品牌与长影老电影的宣传力度,同时进行了红色电影进社区的大型公益活动,直接提高了长影频道、长影世纪城的品牌知名度。2008年伊始,长影频道又推出了大型互动型电影栏目《我爱电影》,力图让普通民众拿起摄影机或简单的家庭DV参与到电影的制作中,从而唤起普通人对电影的热情并体会自己制作简单影片的乐趣。当然,长影频道目前还存在着经营资金短缺、人才不足和自身节目生产能力薄弱等不利因素。因此,真正实现影视合流互济,是长影频道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节目内容共享、建设资金互济、发送渠道共享等方面互建平台,积极开拓电影消费市场,充分实现大产业链条的整合能力,挖掘电影产品的各方面潜力,从而实现影片的“完全商品化”。长影频道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从这个方面寻找一些突破口,同时也可以利用世纪城的资源进行电影综艺娱乐参与性节目的制作,将影视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运作。

与此同时,推动长影集团的译制片有限责任公司、美术片有限责任公司、演员剧团、长影乐团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它们与其他子公司之间的合作互利,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并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它们跟随集团的发展速度均衡发展,也是长影集团内部纵向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目前中国文化产业格局中,电影产业属于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文化创意产业,这种产业性质倾向于高度的市场集中和以大集团为主导的市场结构。而且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会带动甚至推动电视、音像、新媒体、演艺、游戏、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电影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造成了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格局与封闭的市场销售格局,同时也很容易导致互不融通的行业壁垒。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化改制、集团化经营不仅要理顺企业集团内部的自身产业纵向整合,还需要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盼横向整合,从而实现多元化市场经营。建立多元化盈利渠道,在结构上分散整个集团的风险压力,进而成为稳步发展的动力。其实,在影视媒介已经高度发展的西方,集团化的兼并与重组成为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而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方式逐渐成为大型媒介集团共同的经营策略。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传媒集团正是通过联合与整合以取长补短,进行有计划的开发与生产,在系统内降低经营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因此,长影集团在实现自身电影主业的稳步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以后,应该以电影业为主体,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经营与合作,进行区域性整合。这样才能逐步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从而利用多种渠道充分扩大影视产品的边际效益,进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目前中国的电影集团中,长影集团的综合实力应该紧随中影集团、上影集团之后,而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逐渐破除当前影视行业的各种行政垄断和地方壁垒,将自己的产业发展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同时,积极促进与电信、图书出版、音像制品、网络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以技术融合、功能融合等为前提,逐步促进自身强大与发展。这个过程并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简单地把这些部门归并到一起,而是需要经过整合后的专业联盟,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生产率。当然,我国的电影集团虽然经过了集团化改制和转型,但是依然有行政主管单位的领导和行政级别的限制,打破地区、行业的横向整合,就要破除许多行政障碍和市场的条块分割局面,这需要走的路依然漫长。

三、数字科技发展的新起点——数字化电影制作

随着信息、通讯、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浪潮逐渐席卷了整个世界,21世纪被称为“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传统媒体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这已成为西方媒介集团发展的主要潮流,而电影、电视的诞生与发展都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当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完善,电影的数字化制作越来越成熟。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是包含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发行以及播映方式上的全面数字化。因此,数字化会成为未来电影的主要生产和流通方式,终将引发全球性的电影科技革命。

面对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国内的数字化电影尝试和探讨始终没有停止,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数字电影制作已成为国内电影集团未来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中影集团早在2000年3月就组建了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开启了我国系统的、全方位的电影数字化制作先河,从而依托数字高科技的发展扩大电影制作的创作空间。在此基

础上中影集团还逐步建设数字影院,加快数字电影放映的覆盖率。2006年,长影集团摄制了首部数字电影《阿欧桑》,2007年投拍了《石头村发财记》《京都夏利》《别说你爱我》三部数字电影。但与中影集团、上影集团相比较,长影的电影数字化进程略显缓慢,近几年的影片生产大多为传统胶片拍摄、洗印。影片中数字技术含量不高。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电影制作转型,是长影影片生产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走向。目前长影洗印厂的主要业务也集中在胶片洗印上,当电影数字化制作越来越普遍,数字电影时代来临时,胶片电影的中心地位会逐渐边缘化,电影洗印业将面临转型的局面。由于长影集团洗印厂的胶片洗印收入是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更应该未雨绸缪,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含量,扩大数字洗印的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长影集团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原因,数字化技术运用与数字化电影制作尚未全面展开。但若想在未来影视产业中存有立足之地,必须着手订立长期的发展规划,以便实现技术转型的软着陆。在未来电影事业发展中抢占先机,从而实现新技术转型和平稳过渡。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在影片拍摄、制作的流程中,在老电影数字化修复,电影多媒体、新媒体市场的深度发掘,电影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以及动画产业的开发等方面都具备广阔的前景,成为电影行业继续发展的新起点。动画产业是极具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只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宣教理念和儿童受众的定位误区,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长影集团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目前,长影集团下属的长影世纪城已经积极参与电影生产制作,并已经与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展开全面合作,获得郑渊洁作品全部影视拍摄权。但是,至今为止,长影集团在动画产业发展中固有的潜在竞争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充分挖掘动画产业的潜在市场空间、重视文化创新意识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周密细致的市场化运作、注重产业链的开发和延伸,将是长影集团未来大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链条。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影产业的融合互动则会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长影集团怎样抓住数字化发展的脉搏,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影视生产形式与观念的更新,充分进行影视资源的全面整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增长点。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影视产业带来了技术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整个行业制度方式到行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影视产业内在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传播观念。在西方传媒及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早就拉开了“三c革命”的序幕,即信息产业中的计算机(computer)、通信业(Communication)和信息内容制造业(content)(包括影视产业)互相渗透融合成新的多媒体产业,这种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合成产业是未来大传媒产业的重心和发展助力器。因此,只有抓住机遇,适应并积极推动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才能最终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实现影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提升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从专业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