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度花开

2009-09-10 04:43曹保顺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7期
关键词:花甲造字诗句

曹保顺

“花”造字之初并不写作“花”,而是写作“华”。这在一些成语中仍然保留着它的本义,如“春华秋实”“华而不实”等。“华”其繁体字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朵枝叶繁茂含苞欲放的鲜花。而后起的“花”和简化的“华”则都是形声字,“化”为声符,形符“艹”和“十”均为草的象形。

“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观赏植物的总称。如唐代元稹《酬乐天叹损伤见寄》诗中有“病怕风多睡月,起因花药暂扶床”之句;杜甫《春望》中也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宋朝苏东坡《水龙吟》中有“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等等。然而在造字之初,树上开的“花”与草上开的“花”是有区别的。称树上开的花为“华”,称草开的花为“荣”。直到后来“华”才泛指草木之花。如《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桃树长得又鲜又润,红的花儿绽放光芒”。到了魏晋,才出现“花”字,这时候,“华”和“花”才正式有了分工。“花”字用来表示花朵和具体的比喻义,“华”字则用来表示抽象的引申义,指光彩、光辉等。

“花”是上天赋予这个世界最美的点缀,因此人们也常常用“花”指女子美丽的容颜。“如花似玉”“花容月貌”等都是形容女子的美貌。李白《清平调》就以“云想衣裳花想容”来描写翩翩起舞的杨玉环,唐明皇把心爱的又能领悟体贴的贵妃唤为他的“解语花”。由“花”指女子的容颜进而用“花”比喻女子,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有“娇花巧笑久寂寥”的诗句,“娇花”就是喻指美丽女子。也正因为此,旧时一些与妓女有关的一些词语中也常带“花”字,如“花街柳巷”“寻花问柳”“拈花惹草”等,宋朝邵雍的诗《妓席》中写道:“花见白头花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其中几个“花”字都是暗指妓女。

由于花的外观一般比较绚烂艳丽、引人注目,那些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行为言语等也被比作“花”。“花招”可以指练武时变化灵巧、姿势好看,但却不一定是真功夫的动作,也用来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耍花招”“玩弄花招”。虚假而动听的话是“花言巧语”。另外“花”还指有花纹或颜色错杂,如五花马、花蝴蝶、花布、花白、花瓷等。种类错杂也称“花”,如我国的干支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从甲子到癸亥,错综参差相配,所以叫“花甲”,后来人到六十岁也叫“花甲”。再比如“花名册”,因为在公文册籍里登记的人名也是掺杂不一,因而称“花名册”。眼睛模糊也称“花”,如“眼花缭乱”“老花眼”等就是。

由植物的花引申,“花”还指其他一些形状像花的东西,如“浪花”“雪花”“火花”“灯花”“礼花”……甚至一些抽象的东西也可以称“花”,如事业上的精华也是“花”,诸如“革命之花”“文艺之花”等等。花还有几种特殊的用法。“天花”是医学上痘症的俗称;“身上挂了花”是受伤的委婉说法。花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开花。如杜甫《匐侧行赠毕四曜》中“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这里的“始花”就是刚开始开花的意思。

除此之外,“花”还往往被人赋予了种种的性格。陶渊明之所以爱菊,是由于菊为花中的隐士;周敦颐之所以爱莲,则以莲为花中的君子。据说徐志摩最爱西湖的芦花,因为芦花最能看出人生时代的转移更替。人们也往往借“花”抒发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情感:“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这是李白不拘人间束缚所抒发的四海豪情;“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东坡借落在路旁的杨花写人间不尽的痴情;“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则以在江南逢遇天宝名乐人李龟年的刹那感慨,道出了那个时代时运的沧桑与彼此的凄凉流落;至于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句,更把古今以来许多人的心事畅诉无遗!

编辑/姚晟

猜你喜欢
花甲造字诗句
Every day isInternational Workers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天下第一鲜——花甲
吃掉“刚及格”
隋文帝造字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如何挑选新鲜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