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课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思考

2009-09-11 08:25
关键词:生活实践中学数学结合

徐 骏

摘 要:“生活化”数学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取各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生活实践;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43-02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生活化”数学就是要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突破。

一、树立课程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就是要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运用教材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穿插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中,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加工、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教师不妨仔细地去思考一下学生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结合点,让学生重视哪些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任务和要求,克服片面强调联系实际。在体现数学价值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注意突破传统的求全求难的思想。教学内容要注意现实意义和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最好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生活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们才会“乐于探究而不疲”,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好选学内容(即阅读材料),选学内容中有些是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加深,有些可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华师版七年级(下)第37页阅读材料中的“鸡兔同笼”,“鸡兔同笼”源于我国古代《孙子算经》。通过教学,既可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数学,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教师要教好理论。因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要为他们在文化知识学习上打好扎实的基础,就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时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懂知识并运用于实际,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以教学基础知识为主导,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用直角坐标来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确定点的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查找地图上某地的位置,在城市中找某个地点,飞机在地球上的飞行位置等。告诉学生:数学上利用直角坐标来确定平面上某一点的位置,与查找城市中某个地点相仿,从而让学生既体会到实际的应用,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再次,要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学以致用。如果教师没有讲清基本概念便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作业,那么,学生一接触作业便会感到困难,只会依葫芦画瓢,按例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碰到稍难的便会依赖于别人。再则,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它是随着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生从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有很多是从其身边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学生就可能学得僵化、苦涩,更不必说创新了。

三、打通各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是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资源也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参、配套练习等课堂教学资源,还可延伸至书报、影视、网络、社区、家庭等课外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教学“列代数式”中,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向家人了解或查阅自己家水、电、电话费的支付账单及其计算方法,并用适当代数式表示,且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再与同学交流,并探讨各自的结果是否正确,能否进一步改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推出自己的见解。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讲解书本知识。例如,轴对称图形是生活中的常见图形,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从生活中选择折叠后能重合的图形,如房屋的人字架、两扇可对开的门窗、桌椅等家具、正装和礼服的领子、袖子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来源于生活,体验到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若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就很难理解书本上的抽象概念。

四、做好“结合”这篇文章,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其教学切不可脱离实际,要尽可能地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这门知识实在、实用。在教学中,要注意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数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联系与区别,要突出“数学化”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问题、日常语言抽象、总结、升华为数学经验、数学问题、数学语言。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实物模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丰富学生的直觉思维,并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图形。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引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以数学的思维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倡导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近几年中考考查应用能力的试题均能结合社会热点来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释生活现象,运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切实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领略数学的魅力。

五、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目标,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通过练习、实验、实习、参观等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着运用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践活动,或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小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例如,数据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收集数据主要有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这两条途径,要让学生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学习中充分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其中,除了课本中所提供的问题情境外,还可以从其日常生活中选取适当的问题情境,诸如选举数学作业优秀者、数学课代表工作的满意率调查、数学学科的某单元的考试成绩统计,有小气象站的学校还可安排他们测量一时段的气象数据等实践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从亲身参与的数据收集活动中体验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扩大他们的知识接触面,在实践中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数学同任何一门课程一样,学生从中所学的知识主要是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现于教材中的书本知识,它是前人长期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也无需事事亲自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理论时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较深刻地掌握理论,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中学数学结合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