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2009-09-28 08:38沈谦芳廖述江
党史文苑 2009年16期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

沈谦芳 廖述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于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在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生死搏击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茶陵、酃县以及湘赣边界的井冈山。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因为客观上这里具有较多的有利条件:一是党在这个地区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各县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并有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一直在这里坚持斗争,且愿意同工农革命军相结合;二是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三是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易于部队筹款筹粮;四是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针对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军能不能站得住脚以及红色政权能不能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等疑惑,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论阐述和回答。并反复教育干部战士要坚定必胜的信念。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总共经历2年零4个月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是初创时期(1927.10-1928.3)。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在文家市果断决策,停止进攻长沙,挥师“向萍乡退却”,完成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移。在江西地方党组织的引导下,经过“三湾改编”,10月,毛泽东将工农革命军余部带上了井冈山。随即,毛泽东和前委开始恢复和建立边界党的组织。创办红军军官教导队,做好安营扎寨各项工作,发动群众开展积极的军事斗争。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这期间,湘南特委代表上井冈山,推行极“左”政策,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占领一个多月,造成“三月失败”。并误传“中央开除了毛泽东的党籍”。毛泽东不能担任前委书记等党内职务了,改任师长,平生第一次挎上了驳壳枪。以致后来。毛泽东还风趣地说他在井冈山当过“民主人士”。0

二是全盛时期(1928.4-1928.7)。1928年4月下旬,朱德、毛泽东两部在宁冈砻市会师,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大增,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曾有诗云:“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史沫特莱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这次会见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此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珠联璧合的“朱毛时代”。之后。成立了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广泛开展以分田分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取得了龙源口战斗的重大胜利,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根据地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万。

三是曲折发展时期(1928.8-1928.12)。1928年7月下旬,红四军主力冒进湘南,遭受重大损失:国民党军队发觉红军主力去湘南后。便向井冈山根据地大举进攻。边界各县县城和平原地区均被敌人占领。造成“八月失败”。为挽救危局,毛泽东率领红军一部到湘南迎接主力。以另一部坚持井冈山斗争。8月30日,井冈山留守红军在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为此写就《西江月·井冈山》词章,使得“黄洋界上炮声隆”成为井冈山斗争的生动写照。9月,毛泽东率红军大队回师井冈山,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边界失地,开展了各项建设,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根据地。1928年12月上旬。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工农武装的力量。

四是后期斗争时期(1929.1-1930.2)。为了打破湘赣敌军对井冈山的“会剿”,1929年1月上旬,红军主力实施“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兵分两处,朱、毛率红四军出击赣南,彭德怀率红五军和地方武装留守井冈山。井冈山失守后,彭德怀率部成功突围。但很快又回师井冈山。湘赣军民在边界特委领导下,改变斗争方式,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地方武装,恢复割据区域。开创了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但令人痛心的是。1932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致使井冈山陷于敌手。直到1949年解放。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军队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有这样几个突出的亮点:一是“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是从“三湾改编”开始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得到全面实施。它规定在部队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班排设小组,连设支部,营团设党委。连以上各级设置党代表,从组织上、体制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所以,“三湾改编”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我们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二是实行军事民主。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是“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也得到全面实施。它在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官兵在政治上平等,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建立了崭新的官兵关系。士兵委员会的设立奠定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原则的基础,是红军军事民主制度化的具体形式,也是区别红军与白军的重要标志,在井冈山极为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军心作用。三是加强纪律约束。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发展到后来,就演变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保了人民军队政治任务的完成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四是确定红军的“三大任务”,即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的确立,说明工农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不同于其他旧式军队或雇佣军队,为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指明了方向。五是形成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原则。即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以及“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这是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军一整套成功的作战原则的基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党的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组织建党与思想建党同时提出。军队建党与地方建党并重。从上山前“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到上山后立即重建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组织;从全盛时期举办党团训练班。到“八月失败”后的“厉行洗党”;

从红四军在井冈山前后六次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到湘赣边界特委的建立,都可以看出党的建设工作始终贯穿于井冈山斗争的全过程。在井冈山党的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感觉到,“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出了要在思想上建设党的主张。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创新观点,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并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指明了方向。

3、政权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政权建设的伟大尝试及其理论总结。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初步运用。不久,遂川、宁冈两县红色政权建立。1928年5月成立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是边界最高政权机关,下辖6个县政府和一个特别区。工农兵政权的建立,使过去当牛作马的穷苦人在政治上翻了身,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政权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适时进行了理论总结,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系统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初步形成。并为以后的根据地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支持。

4、经济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主要体现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解放生产力。具体步骤和主要做法是:边界各级政府均成立土地委员会加强领导,抽调红军干部指导分田,以乡为单位进行分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实行以原耕为基础、好坏搭配的原则。土地革命的实施,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加速了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创造性地总结了井冈山土地革命的经验。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土地法。它不仅直接指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斗争,也为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此外,边界政府采取了铸造货币、稳定金融市场。保护中小商人、开辟集贸市场。鼓励并指导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促进了根据地农业、工业、邮政业、商业、财政金融的发展,为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撑。

5、文化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队革命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革命文化得到普遍发展。红色歌谣应时而生。客家山歌绚丽多彩,曲艺表演登上大雅之堂,地方戏曲重展新姿,标语漫画遍及各县,楹联文告留传后世,各类文化教育开展得灵活多样、卓有成效,形成了彻底的革命性、广泛的群众性、全新的开创性等鲜明特点。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解放后,人民群众情不自禁地讴歌新社会、拥护共产党、支持人民军队。比如,“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同往常年;工农革命军来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同往常年,打倒肖家壁,活捉罗普权。”的歌谣在老百姓中传唱。井冈山农民还自然而然地发出了“这样要共产党真万岁就好”的呼声。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1、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进行革命,光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显然是不能成功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过艰苦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根本依托。最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一般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在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道路的伟大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最早用武之地。

2、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催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开启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我们这里说井冈山斗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不是说这之前已经进来了的马列主义就没有被运用于中国。而是从开辟了革命新道路和创立了革命新理论的角度而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初步形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其显著标志和独创性贡献就是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这一理论奠定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础,其主要内涵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二是关于人民军队的建设与游击战术的思想:三是关于土地革命的思想和政策;四是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思想;五是关于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六是关于农村环境下党的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光辉著作,就是概括红色政权理论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发祥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

3、培育了具有原创意义的井冈山精神。

江泽民同志把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二十四个字。其中,坚定信念是灵魂,敢闯新路是核心,依靠群众是根本。井冈山精神是后来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和基础。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矢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使井冈山精神始终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8日。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江西地方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余伯流陈钢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余伯流余品华梅宏著:《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材,2005年。

6.李蓉:《试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网》2008年2月28日。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页。

②参见余伯流陈钢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赵大义高永芬邵永贵编著:《艰难中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④转引自罗惠兰:《伟大的壮举历史的丰碑——纪念八一南昌起义80周年》,《江西日报》2007年7月30日。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⑥肖云岭陈钢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⑦余伯流陈钢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⑧《杜修经给湖南省委的报告》,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2页。

⑩《江西日报》2001年6月4日。

⑾《江西日报》1989年10月19日。

⑿2009年1月24-25日,胡锦涛同志视察江西时的讲话。

责任编辑梅宏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
井冈山诗五首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1949,毛泽东点将
井冈山抒怀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