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的真正效用在哪里?

2009-09-29 08:16易剑东
世界体育用品博览 2009年6期
关键词:球类体育用品竞技

易剑东, 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技术教学、科研与相关社会工作13年。现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传播学会体育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理事、北京奥组委志愿服务宣讲团成员。曾担任中央电视台雅典奥运会前方报道顾问,并为环球时报、新京报、人民日报市场报的“奥运经济周刊”撰写专栏文章20篇,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竞报等媒体称为“奥林匹克专家”、“人文体育学者”、“人文奥运学者”、“著名体育社会学家”等。近年著有《体育文化学》(独著)、《五环一剑——我的奥林匹克观》(独著)、《中国体育媒体服务系统的构建》(主编)、《体育媒体关系营销》(主译)等著作。

年初时,国务院批准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不知不觉,第一个“全民健身日”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坊间对于中国体育的议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金牌数虽然最多,但含金量并不高,应该推进集体球类项目和基础大项的发展。二是我们的群众体质和健康水平还需要与体育大国的地位相称。特别是体育的全民参与还需要加强。三是对于运动员的培养和退役后的关照应该更加人性化。这三个问题其实都与全民健身有不可割裂的联系。

集体球类项目的振兴需要全民的普遍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运动人口,之后才有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核心和最可控的因素就是体育锻炼。很多发达国家普遍而持续的体育健身热是出国的中国人可以经常感受到的景象。

运动员的培养及其后续关照涉及到整个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系统,特别是媒体对于少数运动员命运的报道,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而如果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竞技体育,中国今后的顶尖运动人才从哪里产生。

毋庸讳言,在当今世界,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从中国的运动项目存在的三种状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一是主要局限在少数精英表演而多数群众不参与的项目,二是有群众基础深厚且竞技水平顶尖的项目,三是大众普遍乐于参与但竞技水平并不高的项目。

对于整个中国体育来说,当下的主要问题是:稳定第一类项目的竞技水平,如加强跳水运动员选材和培训的专门化;大力推进第二类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如建立篮球和网球等项目的精英与大众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和扶持第三类项目,如大学生乐于参与的街舞和极限运动等。而对于致力于抓竞技项目的比赛成绩来说,运动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运动项目不断普及推广,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才能相应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增加人们对体育用品需求的欲望,刺激体育用品市场的热闹红火。

因此,对于全民健身的重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讲话里和文件中,而是应该在观念、体制和机制方面形成重视,才能形成体育领域的大好局面。

固然我们不能奢望我们在奥运会上夺金牌的项目成为百姓日常健身的内容,但我们可以冀望于百姓乐于观赏和参与的集体球类项目逐渐提高水平,我们应该期望在群众中已有扎实基础的项目充实百姓的休闲娱乐生活。这样,每年的8月8日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效用。

猜你喜欢
球类体育用品竞技
球类课放松实例
解决球类问题的八措施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善用“五法”让幼儿爱上球类活动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花与竞技少女
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招解决球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