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造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2009-09-30 05:25何晓伟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创设情景个性发展

何晓伟

摘要:“探索创造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该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实践证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景;探索创造;个性发展

“探索创造教学”就是以问题、情景为纽带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则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问,激发起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开展探索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理念驱使下,就《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索创造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奠定探索创造意识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每次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会请学生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你对本学科有所了解吗?在本学科的学习中你想要学到些什么?在我们的身边本学科的知识、技能运用情况如何?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感动,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会受到欢迎。实训课上,我把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课堂上,我与学生间形成的良好的关系也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学生能够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如实训课“主机硬件装机实战”,我将它安排在课堂教学前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情境创设、引导探索——教师演示主机拆装过程,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提出疑问,并拟订自己拆装主机的程序步骤。学生在观看演示时,允许随时提出问题和见解,教师视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或稍作解释(不作详解、为以后展开讨论留出空间),其模式贯穿于拆装机前的准备、各部件的拆装方法和步骤、电缆和数据线的连接、组装完毕后的检查和加电试运行的整个过程。然后对学生自拟主机硬件拆装机程序方案进行规范讲评。

2.主动学习、展开探索——学生根据自定方案实施主机硬件拆装机实战,教师依据现场情况做出相应指导。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1)部分同学不按程序操作,方法不当,动作不规范。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督促改进,也可先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操作,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作用;(2)部分同学胆小怕事,当心损坏主机部件,依赖性很强,希望老师给予更多帮助。对此可适时激励她们:“老师相信你没错”,并且不许相邻的同学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就会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3)装机完毕检查后经教师初步验收加电运行不了。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并且原因复杂,但多为在观看演示时,不够细致,导致电缆或数据线路连接不当。对此,提醒学生“探索之路、细致为先”,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协作学习、深入探索——将“主机硬件装机实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操作步骤程序的理解,从而提高大家的操作技能。在这一环节中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这既有利于积极环境的创设,也有利于激发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欲望。

4.效果评价、探索创造——教师针对学生主机硬件装机方法、步骤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要点,总结本次实训的学习效果。最后提出如下问题:是不是将计算机各部件组装在一起,机器就可以用了?我们各自需要一台什么样式的计算机?对此,在学生各持己见时,教师适时作出简要说明:计算机并不是各部件简单的积木拼凑,而是有一定要求的,配件之间要能相互兼容,且性能高低不同;另外,没有软件也是不可能运行的。由此,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识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层面和水平不同,针对这种状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如在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同学:学习基础不好,平时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缺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开课后,我得知这一情况,和他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他其实是很喜欢“玩”计算机的,可老师讲的那些没兴趣,我和他说了很多,似乎也没有多少效果,最后也只是答应上我的课不缺席。“主机硬件装机实战”实训课后不久,有同学告诉我,他将自家的计算机进行拆装后死机了,被他父亲“狠”训了一次,我想机会来了,在和他父亲作了沟通后,在他父亲和我的“监督”下,重新做了一次计算机的拆装,看着运行良好的计算机,再看看他父亲满意的笑脸和他那充满神气的样子,我知道“成功”了。伴随着课堂内外那一个个“奇思异想”,他现在已经是一家电脑公司一名信誉良好的计算机维修员了。我深信: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学教并重”“学为主体”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探索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探索创造的意识,学生的探索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探索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牛道生.美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示范中学”〔J〕.比较教育研究,1998.4

〔3〕吕 钊.电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1998.5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创设情景个性发展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数学课堂的自主化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